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染上学佛的习气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01日
来源:常随佛学微信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染上学佛的习气

  嘎玛仁波切

  我们中国虽然离印度遥远,但是两千年前佛教就从印度传入中国,在这两千年的时间里,佛教与中国儒家思想逐渐融合,慢慢变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藏传佛教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开始在西藏萌芽,在唐朝初年,松赞干布就修行观音菩萨的法门,并解释了六字大明咒的功德,八世纪时随着莲花生大士来到西藏,才开始大规模翻译佛经,传授并指导信众系统地闻思修佛法。

  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佛教不是只有一小撮人在学,也不是只有一群失意失败的人在学。一代又一代,除了平民百姓之外,包括帝王君主、达官显贵、学士智者在内各阶层的民众都在学佛。佛法是非常奇妙又深奥的哲理,很有智慧和学问的人,可能会觉得深奥难懂,一介莽夫却可能觉得浅显易懂,心生欢喜。不管你是什么层次的人,都有机会在佛法中学到自己需要的内容。

  有一些完全没有学佛的人,瞄几眼佛经就自以为都懂了。佛法讲解了很多非常深奥又浅显易懂的道理,但哪怕是你觉得浅显易懂的部分,却很难做得到,如果你做到了,真正的智慧将融入你的身心,你将因此得到巨大的利益。

  佛法不是只靠讲的,还是要靠修的。但是为什么我们一次次念经持咒,重复讲重复说呢?就像世俗的学习一样,很多内容是在你重复听重复做之后,才染上的习气,自然而然就慢慢运用了。不良的习气会让你不断增长烦恼和痛苦,而学佛的习气,不断弃恶行善的习气,会让你福慧双增。我们的身口意习惯了什么样的习气,这样的习气就会影响我们。

  佛法针对的是众生的习气和毛病。每个人有不同的业力,这会带来不同的习气。习气,就是习惯性的思考方式,习惯性的讲话方式,习惯性的行为动作。你每做一次、每说一次、每想一次,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种不容易改掉的习惯。如果是坏的习惯,你往往拿它没有办法,只有依靠佛法来调伏我们的身口意,才能逐渐清净业力,改掉坏习气。我们常常听到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这也只是个笼统的词,众生的思维和习气如果无边,那佛陀的法门就无边。

  这个世界只有佛教针对众生的不同习气,在细致入微地解释,往左解释也可以,往右解释也可以,你跑到东南西北,佛法就有东南西北的方法给你解释通,但最后目的只有一个,这和“条条大路通罗马”是一个道理。佛陀有无量的法门,最后却又只有一个法门,那就是:让众生有机会脱离六道轮回之苦,究竟成佛。

  我们得到了暇满人身,并不代表暇满人身不会受苦。大家都是人,是人就有业力,有习气,有业力和习气不怕,幸运的是我们还有佛法。人类的智商比别的动物高,特别是在多重思考的层面,比其它动物要敏锐,换句话来说就是:人的疑心病比任何动物都重。因为有怀疑的心,所以才会胡思乱想,杂念纷飞,这在佛教里叫妄念。也正是因为人的妄念特别多,所以人类可以创造出多姿多彩的世界,而与此同时,人类的思想、语言和行为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缺乏单纯的心。

  人类的“眼耳鼻舌身“在与外界”色声香味触“的接触中,不断累积着各种妄念,当有一天,无始以来习惯的业力,突然像暴风雨一样席卷你的生命,当业力像火山爆发一样现前,当你发现自己错了的时候,数不清的罪业已经囤积压在你的身上了。

 

  学佛之后,你还有机会补救,对那些造作的不善身口意,马上去忏悔清净,否则哪里称得上是修行人?所以,如果讲哪个师兄姐修得好,意思是犯错的机会比较少,或者说他们比较有反省的能力。除非是佛菩萨,高僧大德也可能会犯错,但所谓的犯错不是粗糙的十不善业,而往往是在起心动念上闪过不善的思维,清净这些念头,就是更高层次的修行了。

常随佛学微信公众号: fjdh66

用佛法智慧提升生活品质。陪伴您成长进步的良师益友。

——扫描下方二维码快速关注——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