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比丘们请问世尊:“世尊!这两个孩子以什么样的因缘,能在七岁的时候就证得阿罗汉呢?请世尊为我们开示。”
佛陀告诉他们:“这是缘于他们前世的愿力。很久以前,贤劫人寿二万岁迦叶佛住世的时候,有五百位青年人在花园里看见佛陀率领僧众出游鹿野苑的情景,都生起无限的欢喜心,很多人觉得如来住世的机会难得,因而想发心出家;有些人则认为应趁年轻好好享受人生,等老了再出家;还有些人觉得可以等到生儿育女后再出家。后来,这五百位青年人一直忙于生计,日久年老,逐渐凋零,皆没有机会出家。剩下最后的两位老人,眼见伙伴一个个地死去,才醒悟:‘年轻时我们就发心出家,现在已年迈体衰,再不出家,恐怕再也没有机会。’故而,他们将自己的财产上供下施后,跟随迦叶佛出家。
佛陀规定新出家的人必须承侍先出家的上座,因此二位老人虽较年长,但仍必须作很多事情,有些僧人更藉机欺负他们。其中一位老人很生气,另外一位心胸比较开阔,便对生气的伙伴说:‘不要生气啦!如果我们早点出家就不会发生这种事,错还是在我们。’于是,生气的老人诚恳忏悔,没有受到报应。
他们在临死前发了一个愿:
‘我们一生在佛的教法下出家,令佛生起欢喜心,希望以这些功德,未来能在释迦佛住世的时候,童贞入道,灭尽烦恼,成为阿罗汉。如果出家的年纪太小,希望佛陀能为我们特别开许。’
比丘们,当时在迦叶佛前出家的两位老人就是现在的这两个孩子。因为他们前世的愿力,所以今生能在我的教法下,以七岁之龄得到我的开许,让他们出家,获证阿罗汉果。”
这时,比丘们请问世尊:“世尊!这两个孩子以什么样的因缘,能在七岁的时候就证得阿罗汉呢?请世尊为我们开示。”
佛陀告诉他们:“这是缘于他们前世的愿力。很久以前,贤劫人寿二万岁迦叶佛住世的时候,有五百位青年人在花园里看见佛陀率领僧众出游鹿野苑的情景,都生起无限的欢喜心,很多人觉得如来住世的机会难得,因而想发心出家;有些人则认为应趁年轻好好享受人生,等老了再出家;还有些人觉得可以等到生儿育女后再出家。后来,这五百位青年人一直忙于生计,日久年老,逐渐凋零,皆没有机会出家。剩下最后的两位老人,眼见伙伴一个个地死去,才醒悟:‘年轻时我们就发心出家,现在已年迈体衰,再不出家,恐怕再也没有机会。’故而,他们将自己的财产上供下施后,跟随迦叶佛出家。
佛陀规定新出家的人必须承侍先出家的上座,因此二位老人虽较年长,但仍必须作很多事情,有些僧人更藉机欺负他们。其中一位老人很生气,另外一位心胸比较开阔,便对生气的伙伴说:‘不要生气啦!如果我们早点出家就不会发生这种事,错还是在我们。’于是,生气的老人诚恳忏悔,没有受到报应。
他们在临死前发了一个愿:
‘我们一生在佛的教法下出家,令佛生起欢喜心,希望以这些功德,未来能在释迦佛住世的时候,童贞入道,灭尽烦恼,成为阿罗汉。如果出家的年纪太小,希望佛陀能为我们特别开许。’
比丘们,当时在迦叶佛前出家的两位老人就是现在的这两个孩子。因为他们前世的愿力,所以今生能在我的教法下,以七岁之龄得到我的开许,让他们出家,获证阿罗汉果。”
中华印协会印行,海涛法师编印,云子绘图,若有错别字请告诉末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