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以戒为师>> 清净口业>>正文内容

前世造口业都有二种感受等流果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4日
来源:摘自《前行广释·第六十六节课》   作者:索达吉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妄语:前世爱说妄语的人,今生将感得常常遭到诽谤,或者上当受骗。《华严经》中也说:“妄语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被诽谤;二者为人所诳。” 

  有些人常被别人欺骗,甚至去商店买个东西,也会买到假货,而且平时总无缘无故蒙受不白之冤、枉遭诽谤,其实这不能怪别人不好,而要明白这是自己前世说妄语的果报。如《正法念处经》云:“若人妄语说,彼人速轻贱,为善人舍离,天则不摄护。”爱说妄语的人,名声、地位、财产始终会遭受不顺,善良的人都会舍弃他,天人和护法也会不管他、远离他。 

  因此,明白这一点之后,我们受到欺骗、诽谤时,对他人不要恨之入骨、以牙还牙,而要尽可能地观想:“依靠这场风波,可以净除我前世对他人造谣、诽谤、说妄语的累累恶业,令我的修行得以增上。这样看来,他对我的恩德实在不薄。”尤其是修行比较好的人,当遭到别人毁谤时,根本不当作一回事,不像有些人,小小的误会就受不了:“天哪!我从来没有偷过东西,他竟说我偷东西了,我真想把他狠狠揍一顿,呜呜呜……”

  持明无畏洲(智悲光尊者)曾讲过:“怨敌反对亦使修行增,无罪遭到诬陷鞭策善,此乃毁灭贪执之上师,当知无法回报彼恩德。”通过对怨恨的敌人修忍辱,自己修行境界能日益增上,甚至还有开悟的可能。同时,你明明没有过失,别人却无中生有地诬陷你、冤枉你,依此也能断除对世间的贪执,觉得轮回没什么可靠的,自然会鞭策自己勤修善法。所以,各种逆境和违缘,是毁坏我们对世间贪执最好的善知识,与根本上师没什么差别,其恩德实在无法回报。作为真正修行好的人,在遇到他人诋毁、非议时,会很珍惜这种难得的机会,并能将其转为道用。

  当然,即便毁谤可转为道用,但我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也一定要断除妄语。佛经亦云:“实为第一善,妄语第一恶,舍过取功德,是人人中胜。”不然,你骗了人家一次的话,他就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永远都不相信你所说的话,始终认为你在骗他。因此,语言真实特别重要,《二规教言论》也讲了“正直”的许多功德,若能具备这一点,对自己的生活也好、解脱也好,都有非常大的利益。

  离间语:前世爱说离间语的人,今生将感得眷属、仆人之间格格不入,或者主人遭到攻击等。《华严经》云:“两舌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得弊恶眷属;二者得不和眷属。”

  比如说,有些上师的弟子、官员的随从、公司的下属、家里的佣人等内部之间相互不和,经常吵架、打架,上师或主人再怎样费尽口舌,也始终没办法平息,他们不但不听从,反而还强词夺理,进行辩驳。我就看到有些寺院和集体中,当住持或领导特别苦恼,因为下面的人根本不听,这样你当了也没什么用,就算说一百遍,他们也不会听,甚至闹得更厉害。这种集体还不如早点散了好,但却一直散也散不了,合又合不了,成天吵吵闹闹的,特别痛苦。

  还有些家庭里的雇佣,主人指派做一件简单的小事,但说了两三次,他们还是充耳不闻。直到主人勃然大怒,声色俱厉地加以呵责,这些人才慢吞吞地开始行动,极不情愿地勉勉强强把事情完成。做完之后也不向主人汇报结果,敷衍了事,性格一贯恶劣。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主人前世挑拨离间的业报成熟于身,因为此种恶业所感,自己所生之处,环境非常不好,周围始终不和合。如《正法念处经》中云:“何人两舌说,善人所不赞,生处常凡鄙,在于恶处生。”

  总之,刚才也讲了,离间语的过失非常大,我们造过这种恶业的话,一方面应该对此生起追悔心,另一方面,以后要尽量化解自他之间的怨恨,哪怕看见两个人在吵架、关系不和,也应当尽心尽力去劝解。

  恶语:前世爱说恶语的人,今生会感得经常听到不悦耳的话语,自己所说的语言也成了争论的话柄。《华严经》云:“恶口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闻恶音;二者所可言说恒有诤讼。”

  在所有不善业中,恶语的罪业极为严重。藏地有句谚语说:“虽无箭尖利刃语,亦能刺入人心间。”汉地也有种说法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利刀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尤其是修行比较差的人,听你讲了100天的教言,可能一个偈颂也记不住,但若有一次批评他10分钟,他会记性特别好,永远把它记在心里:“啊!您批评的这句话,把我的心彻底伤透了……”

  特别是一些女众,心很奇怪,不注意的话,就把她们得罪了。甚至有时你根本没有批评她,她却觉得:“上师在批评我啊,完蛋了!哇——天也垮下来了,地也裂开了,整个世界一片黑暗。我没有希望了,只有离开了!”其实,天本来是无为法,不可能垮下来;地震又没有出现,地也不会无故裂开,但在她的分别念中,认为刚才这句话足以令天崩地裂、日月无光。所以,我对女众不敢随便批评,一般都是赞叹、赞叹,因为她们的心很脆弱,稍不留神,就被有些话刺伤了。

  不过,口出恶语的过失,确实可怕。尤其是对严厉的对境,像上师、圣者、三宝等,哪怕只说一字一句,比如恶口骂人、恶语中伤,或取外号来取笑他的缺陷,也会酿成多生累世不能从恶趣中解脱的苦果。

  ……

  过去一位比丘尼,称呼其他比丘尼为“母狗”,结果自己五百世生为母狗。这个故事出自《百业经》,经中说: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城中有一条母狗,它前世是迦叶佛时期的比丘尼,讲经说法非常厉害,得到的供养也特别多。后来,她发心将所得的财物供养僧尼二众,以维持他们的生活。有一次,她遇到急事请僧众帮忙,但大家诵经很忙,不能舍离善法去帮她。于是这位比丘尼心生嗔恨,口出不逊道:“我平时对你们以财供养,事事关照,可我遇到急事,你们谁都不肯帮忙,一点良心也没有,简直像母狗一样!”由于她恶口谩骂僧众,最终五百世中都转为母狗。诸如此类的实例多之又多。

  所以,我讲《极乐愿文》时也说了,平时不管在居士团体还是出家僧团中,都不要骂别人是什么动物,或以“瞎子”、“胖子”等名称取笑他人。我学校里就有个孩子,眼睛不好,别人常取外号嘲笑他,致使他在人群中特别自卑,好像活在人间没有意义,人生过得非常可怜。所以,我们看见身体有残缺的人时,千万不能说难听的话去伤害他。

  甚至说些让人不欢喜的话语,也要尽量制止。有些人见病人身体憔悴,脸上皱纹比较多,就大惊小怪道:“啊!你那么难看,头发都白了,皱纹这么多。哎哟,完了完了,你现在没有希望了……”本来别人有许多美德,也有一些庄严的部分,但他却视而不见、避而不谈,非要把人家的缺陷拿出来放大。这样的话,如果对方特别执著这些,就会痛苦万分:“呜呜,所有人都觉得我老了!”因此,我们作为大乘修行人,护持别人的心很重要,与此同时,口里也不要说恶语,如果能这样,《受十善戒经》中云:“若能不恶口,是名大丈夫,人中端正者,一切皆乐见。”

  否则,有些人口齿伶俐、吹毛求疵,大家都不敢接近他,一接近的话,要么说你的缺点,要么说你的过失,赞叹的词基本上没有。这种人说过失就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什么词都会用,而一讲起功德就噤若寒蝉,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因此,我们平时在说话时,要和和气气、温文尔雅,尽量不要说很难听的语言。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因为菩萨显现上跟凡夫一样,有病有痛苦,平时也要吃饭走路,犹如混在人群中的便衣警察,装得特别特别像,根本看不出哪些是菩萨、哪些是凡夫,因此,我们理当对一切有情都观清净心,宣说称赞他人的功德。不然,如果对一位菩萨妄加诽谤、恶语中伤,这比杀害三界所有众生的罪过还严重。乔美仁波切在《极乐愿文》中也说:“诽谤菩萨之罪业,较杀三界有情重,发露忏悔无意罪。”

  ……

  不能单凭外在去评论一个人好坏。有时候特别平凡的人,或许就是文殊、观音等佛菩萨的化现,单看表面,是根本看不出来的。现在汉地有些人认为,大成就者肯定是胖胖的,所以有些假活佛为了显得胖一点,就吃各种各样的东西。其实这种行为很荒谬,经典中并没有讲特别胖的才是菩萨,否则,那老猪最可能是菩萨的化现了。

  所以,我们要对一切众生都观清净心,这样才不会有罪过。然而,这对凡夫来说比较难,在他们眼里,除了自己以外都是坏人,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好,从而很容易诽谤菩萨。因此,真正想修行解脱的人,这些无意义的罪业都应该避免!

  绮语:前世爱说绮语的人,今生将感得自己的话没有威力、没有份量,口才拙劣,明明坦率直言,可别人却不信以为真,在大庭广众中讲起话来,也感觉自己气势薄弱。《华严经》云:“无义语罪锚点:一者所有言语人不信受;二者有所言说不能明了。”

  因此,我们平时要说些有意义的话语,如佛经方面、利益众生方面的,而没有意义的语言,没必要一直讲个没完没了。《正法念处经》也说:“观绮语如刀,一切常远离,常行于正语,是人生善道。”绮语就像锋利的刀一样,能够伤害自他,没有什么利益,故要常讲与解脱生死有关的话,若能这样,此人便可转生于善道。否则,说绮语的果报也很严重。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