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经论讲记>> 观音普门品>>正文内容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三)[益西彭措堪布]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30日
来源:佛教导航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下面介绍翻译《普门品》的鸠摩罗什译师。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法华经》原是梵文,由罗什法师译成汉语。鸠摩是法师的姓,译为童,罗什是法师的名,译为寿,合起来称为童寿。法师童年智慧超常,心量广大,童年就具有长者的功德,所以取名为童寿。

  他的父亲名叫鸠摩罗琰,是中印度人。后来游历到东度葱岭龟兹国,也就是现在新疆库车县一带。因为他道德高尚、学问广博,龟兹国王很喜欢他,就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他。婚后生下一个男孩,就是罗什法师。

  罗什七岁随母亲到寺庙里朝拜,看到一个很重的大铁钵,小孩好奇,就轻松地拿起来戴在头上玩耍。玩了一会儿,忽然想“铁钵又重又大,我怎么能拿得起”,生起这个念头时,钵就沉重得举不住,掉在地上了,再怎么努力也拿不起来。小罗什当下顿时明白万法唯心的意思。

  后来母亲出家了,带他外出修学时,遇到一位阿罗汉。罗汉告诉他母亲说:“好好教育这个孩子,到他三十五岁时,如果仍没有破戒,就可以成为人天导师,能够教化无量众生,而且还要去中国弘扬佛法的。”

  罗什十几岁时出了家,由于智慧深广,没有经过长时修学,就彻底通达了小乘教法。后来又广学大乘佛法,尤其精通龙树菩萨的中观学。由于他的学问和功德,得到上至国王、下至一般老百姓的普遍拥护和爱戴。当他升座说法时,国王爬在地上,让他踩在背上升法座,并且在座下很虔诚恭敬地听着。

  他母亲后来证得不来果,最后一次分离时对他说:“你到中国弘法,对佛法和众生都会有极大利益,但是对你自身却不太有利。”他回答说:“学大乘法的人,只要对众生有利益,牺牲自己也在所不辞。”母亲也非常感叹他的发心。

  法师的美名传得很远,一直传到了中国。中国当时苻坚建都长安,自称秦王,国号秦。一天,负责天文的官员观察天象,发现西方有颗大明星,判断将有天竺国大德来中国弘法,于是报告给秦王苻坚。苻坚派遣使者去迎请法师,龟弦王把法师视为国宝,舍不得放他走。苻坚看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便派吕光将军带领七万大军征讨龟兹国,并告诉吕光此次用兵不为土地财物,只为得到罗什法师。大军一到,龟兹王自动献出法师。吕光搬师回朝,到了涼州,也就是现在甘肃武威地方,听说苻坚被姚苌取代了,国号姚秦,他就原地住下不回去了。

  后来姚苌死了,儿子姚兴继承王位。姚兴深信佛法,把法师迎请到长安,非常恭敬地承侍法师,并安排组织翻译经典,讲经说法,培育僧材。期间翻译了许多大小乘的三藏教法。法师即将圆寂时,告诉弟子说:“我所翻译的经典,如果没有错误的话,我圆寂后火化时,舌头是不会化掉的。”圆寂茶毗后,果然舌头没有烧化。

  道宣律祖曾经问天人:“为什么罗什法师所译的经,人人喜欢诵读、受持、弘扬?”天人说:“罗什不但是释迦佛教下的译师,七佛以来,他都是译师,因此他翻译的经典一点都不会有错,所以大家喜欢受持弘扬。”

  三藏是经藏、律藏、论藏。三藏法师有两重意思,一,以三藏法做为自己的导师,二、以三藏法利益众生的法师。法师具备两重含义,前者是自利,后者利他。  

  下面正式讲解经文,先讲长行文,后讲偈颂。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

  “尔时”,“尔”是此或这,“尔时”是此时或这时候。第二十四品《妙音品》刚讲完了东方的妙音菩萨,接下来的第二十五品《普门品》耍说西方的观世音菩萨。“尔时”是指要宣说西方观世音菩萨的功德事迹的这个时候,也正是所化众生根机成熟,佛要为他们宣说应机之法的时刻,也是众生可得四种利益的时刻。四种利益为:一、为令众生得到闻法而生起欢喜的利益;二、为令众生得到听经后奉行善法的利益;三、为令众生得到听经后断除恶法的利益;四,为令众生得到听经后证悟妙法的利益。佛见众生能得四种利益,为他们宣说《普门品》的时候,叫作“尔时”。

  “无尽意”是当机请法的一位菩萨。为什么称为无尽意?因为虚空无尽、世界无尽、众生无尽,业及烦恼无尽,菩萨以慈悲为怀,救度众生为事业,倘若有一个众生没有得度,菩萨的心也无有穷尽,因此称为无尽意。

  有首偈子这样解释无尽意:“世界无边尘扰扰,众生无数业茫茫,爱河无底浪滔滔,是故号为无尽意。”《大集经》中则说菩萨上求佛果无量功德的心无有穷尽。经中说,一切法因缘果报无尽,所以名为无尽意。佛的戒无尽、定无尽、慧无尽、解脱无尽、解脱知见无尽、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无尽,求佛功德的心也无尽,所以名为无尽意。总之,菩萨上求下化的心无尽,因此名为无尽意。这位悲心无尽、度生无尽的菩萨,为了利益众生请求世尊宣说《普门品》。

  “即从座起”等一句,是问法的仪式,表示对法和说法者的恭敬,也说明了佛法应从恭敬中求取。菩萨以身作则告诉我们,所有求法者也都应当这样来行持。“即从座起”就是从座位上站起来。佛讲经时,弟子为表示恭敬都端坐着静静聆听。无尽意因为要问法,所以就站了起来。

  “偏”是单的意思,“袒”是露的意思。单露右肩表示尊重恭敬。“合掌”是十指并拢、双掌相合。合掌表示万念俱消,一心不乱。“向”是对着的意思。无尽意单露右肩合掌恭敬地向着释迦牟尼佛。“而作是言”就是这样说。

  我们的三门用得好就是功德,用不好就是过失。三门是造作善恶的工具,修行人要善用三门工具行善断恶、利益众生。此时无尽意菩萨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单露右肩”,是身业恭敬;“合掌向佛”,是意业恭敬;“而作是言”,是语业恭敬。三业恭敬清净,说明菩萨念念不忘念佛,心心不忘愍念众生。

  此处“向佛”的“佛”是指释迦牟尼佛。佛是觉,向佛就是向觉。没有天生的释迦、自然的弥勒,只要肯舍弃迷惑、追求觉悟,就决定能转迷成悟。如释迦佛出家修行,最终大彻大悟而成就无上佛果,就叫做向佛。我们这些众生从无始生死到现在,背离觉悟、趣向迷惑,未曾有一念向佛。生不知从哪里来,死不知到哪里去,就是不知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没明白自心的本来面目。活在世上只知道为儿女忙、为名利忙、为工作生活忙、为结交应酬忙,从没有考虑过为什么会有生死?生死能不能了?如何来了?糊里糊涂地来,糊里糊涂地去,真是醉生梦死,空在世间走一遭。活着时如行尸走肉,死了像草木一般腐烂。其实人生如梦,一切境界如幻,犹如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地放过去,放完了只剩下一片白布,两手空空地离开人间。我们刚生下来就把这个躯壳当成我所有,稍不顺心就争吵个不休,等到气绝身亡之后,化为黄土或者鸟兽的粪便,到那时方才知道身体原来不是我。再看子孙、金、银、财宝、房屋,一切的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都非我所拥有,一闭眼被他人全部瓜分得空空一片,到那时我又是什么呢?然而活着的时候,不但白天,连梦中都执着我、我所。

  须知四大皆空,五蕴非有,身体、世界、家庭、国家如同把戏、又如幻术,都是临时布置场景,临时扮演的角色,下台之后,了无一物。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陀大彻大悟明白了生死来去的道理,了知万法唯心所现,一切法都是依他起性,所以如梦如幻虚妄不实。也明悟了不生不灭的真常心性,这就是自觉。佛自觉之后发同体大悲,拯救沉溺在茫茫苦海中的众生,是觉他。自觉觉他都达到究竟,是觉行圆满。向佛就要向着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才是真正的向佛。

  “世尊”,是无尽意菩萨对释迦佛的敬称。佛是三界导师、四生慈父,受到一切凡圣、天龙八部的恭敬尊重,为世出世间一切有情所尊重,因此称为世尊。佛之所以成为世尊,是因为佛做凡夫时,不自甘堕落,不妄自菲薄,发了无上大愿,念念开发本觉心体,最终全体开发时,就成为一切人天尊重的对象。而我等众生自轻自贱,不知本具大功德藏,念念起烦恼造业,所以成为下劣众生。知道众生都是佛,自尊自重,以后也会成世尊。

 

  【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因是亲因种子,缘是助缘。内外诸法都依因缘而生。生而为人需要内因外缘,内因是自己的业识,外缘是父母精血。因缘和合万法生起,所谓“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这里,以什么因缘称为观世音呢?众生受苦求救是因,菩萨寻声救苦、发起慈悲是缘,因缘和合感应道交,所以称为观世音。众生受苦时称念名号是因,菩萨慈悲救苦的观智是缘,所以称为观世音。当然也可理解为慈悲观智是因,众生受苦是缘,寻声救苦,所以称为观世音。从三个层面解释观世音得名的缘由。

  以上讲解了无尽意的提问,下面讲佛的回答。回答的内容分两部分,一总答,二别答。先讲总答。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善男子是佛对无尽意的称呼。善是好或调顺的意思。

  善有过去和现在两种。过去修善积德是过去善,现在栽培善根是现在善。男子就是有大丈夫气概、爽直痛快、心无偏袒、无有谄曲的人。善男子是过去或现在有善根,或能种植善根的大丈夫。过去没种善根现在又行恶法不能叫做善。心胸狭窄、气量小、心里弯弯曲曲的人不能叫做男子。具备上述条件的,虽然是女身也可以称为善男子。不具备条件的纵然是男身,也不能叫做善男子。

  无尽意菩萨久远以来已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植众德本,因此佛称他是善男子。佛告诉他,如果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当他们感受身心痛苦逼恼时,听到观世音菩萨名号后,能够一心称念,菩萨当下观照求救的声音,所有的痛苦都随即消除。

  有人会想:为什么会如此神速呢?为什么一人同时能救多人的苦呢?

  因为众生是菩萨心中的众生,菩萨是众生心中的菩萨,真实而言,彼此没有丝毫的间隔,也就是“零距离”。所谓间隔是众生怀疑不信,发起诚心吹散疑云,不离当下菩萨现身,这就是云消月现,所以当下解脱。又因为菩萨证得普门妙法,一即一切,不动本际、现身沙界,所以一人能救多人。

  先解释几个词语。“众生”是指由众多因缘和合而生起的有情。“苦恼”身体受的逼迫叫苦,心里受的逼迫叫恼。“解脱”是脱离束缚、自在无碍的意思。解脱有离障解脱和作用解脱。离障解脱是指断除惑业苦的束缚。作用解脱指无碍显现神通妙用,如能令毛吞巨海、芥纳须弥等妙用。

  “无量百千万亿众生”是菩萨救拔的对象。无量百、无量千、无量万、无量亿,或以百为单位,或以千为单,或以万为单位,或以亿为单位,有无量百、无量千、无量万、无量亿。总之,菩萨所化众生遍满虚空、普周法界,数量极多,因为九法界有情都是菩萨救拔的对象。

  所谓“众生无尽,苦难无涯”。众生的痛苦极多,所以说“受诸苦恼”。一个众生一生所感受的苦恼,就可汇成无尽的汪洋,不用说无始来所饮的苦水,更不用说所有众生无始来所感受的苦恼。因此,圣提婆菩萨《四百论》说:“于此大苦海,毕竟无边际,愚夫沉此中,云何不生畏。”阿罗汉站在岸上,看到无边无际的茫茫苦海时,都会感到心惊胆颤,发誓再也不入轮回。我们这些凡夫人沉溺其中,还安然自处,真是悲哀至极。

  在此应当依照《广论》、《大圆满前行》、《瑜伽师地论》、《宝积经》等思维修六道的总苦和各自别苦,对苦认识得越深、越强、越切,称名的心也会越深、越强、越切。重点思维人中的八苦,从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一一细致入微地思维,直到心中对苦生起厌恶、怖畏的心,再称念名号时就会很有力量。尤其思维受灾难民的苦而生起悲心后,就会竭尽全力地为他们称念观世音圣号。观想轮回痛苦,何时生起自己像掉在水井、火坑中,或被冤家持刀追杀、命在旦夕的感觉时,会达到一心称念观世音圣号的。

  一心称名,有事一心和理一心两种。事一心是指即使不懂法界理体,也没有胜义见解的人,单单称念圣号。如果用一颗诚心一直念下去,念得妄想杂念越来越少,正念越来越分明,一句观音圣号绵绵密密、历历明清地现在心中,像流水一样相续不断,直到一心不乱的时候,叫做事一心。理一心是懂得法界理体,能所不二、离言绝相,以胜观见解摄持,念圣号时能了知心是能念,圣号是所念,离能念无所念,离所念无能念。能念心无内、外、中,无生、无住、无灭、无形、无相,所念圣号也是如此,能所双亡,能所融合,称为理一心。总之,深厌轮回痛苦,深信菩萨慈悲广大、神通威力无比、感应迅速,将此身心交付、皈依于菩萨,不要去分别、思量,老老实实地念下去,念到一心不乱时,只有这句圣号,到此境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行不知行,坐不知坐,没有妄想分别,打成一片,可以称为一心称名,此时决定会有不可思议的广大灵感。

  “即时解脱”,指称念观世音感应神速。“即时”,指正称名的那一刻。正称名的一刻,就是得加被、蒙救度的一刻。称名的能感和拔苦的能应,感应同时,没有先后。这就像敲鼓,敲的当下就会发出声音,决不会有先后的差别。又好比电台发出电波和接收到信号也是同时的,这就叫“感应道交难思议”。菩萨的加持电波发射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里,和菩萨联络的方式也很简单,就是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而已,只要诚心拨这七个号码,没有远近之别,当下就会获得感应。无奈我们这些可怜众生,要么不去拨,要么没信心乱拨,所以现在仍然还在苦恼中。

  下面讲一则念观音圣号免难的故事:

  从前浙江上虞地方,有位靠贩卖大米为生的商人,米商供奉观世音菩萨非常虔诚。米商一家只有夫妻二人。有一天晚上,米商梦见观世音菩萨对他说:“你有大难,特来救你,要记住这几句话:逢桥莫停舟,遇油即抹头,斗谷三升柴,苍蝇捧笔头。”他早上醒来还记得清楚,感到很奇怪,也就牢记不忘了。

  第二天雇船去做生意,半路上风雨大作,船夫想把船停在桥下避雨。米商突然想起菩萨“逢桥莫停舟”的话,极力催促船夫离开。船刚刚离开,“轰”的一声,桥就塌下来了。米商感到菩萨灵验,因此更加虔诚恭敬地礼拜称念。

  后来有一天,当他正礼拜下去还没起身的时候,忽然佛堂中悬挂的琉璃油灯掉在地上,油洒的满地都是。米商又想起“遇油即抹头”这句话,既然上一句已应验了,增加了他的信心,就毫不犹豫地把油抹在头上。

  半夜睡醒,闻到有股血腥味,点亮灯烛一照,原来妻子被人杀死了,连夜跑到岳父家告诉他们。岳父询问他原因,他也说不出理由,加上两人平日不太和睦,岳父断定是他杀死了自己的女儿,因此把他告上法庭。

  经过审讯断定他是杀人凶手,判官准备要提笔写判决书,这时候忽然飞来一大群苍蝇,密密匝匝地围着笔头。米商看到这个情景,不由地自言自语说:“‘苍蝇捧笔头’也应验了,真是稀奇!”判官听了他的话,询问他话的来源,他就把做的梦及应验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给判官。

  判官和他的属下共同研究这四句诗,既然其中的三句都应验了,说明第三句和当前的案子有关,经过细致研究,悟出“斗谷三升米”是暗示凶手的名字不是康七就是七康。因为一斗米有十升,只有三升米,那么剩下的七升都是糠,所以就这样断定。一打探果然有个叫康七的,抓来一审,此人供认不讳,依法判决康七是杀人元凶,并就地把他正法了。米商也因此而释放回家。

  康七和米商妻子素日就有奸情,两人预谋杀害米商,那夜藏在房中,黑暗中摸到一个油头,以为是女人的头,没管三七二十一,砍下了另一个人的头,谁知竟然错杀了。判官感到观世音菩萨灵验,也开始信仰佛法了。

  米商经历这件事感到人生没有意义,出家做了和尚,最后修行成就了。

  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心诚则灵。诚心的米商凭着平时的虔诚,感通了菩萨。尽管他的人生道路上充满了风险和陷阱,可以说防不胜防,逃无可逃,但是仰仗菩萨,冥冥之中都逢凶化吉,化险为夷。因此平时要多称念,急难时自然得到救度。如果平时不常常念,大难临头时,手忙脚乱,惊慌失措,神志不清,很难想到称念菩萨圣号。

  所以,我们平日里就要把一句圣号念得熟练,对菩萨的信心、依赖心培养得很强、很切,急难时别无他求,只会一心求菩萨,这样决定会得深解的。

  持名的最大秘诀,就是口中称得清清楚楚,耳中听得清清楚楚,心中念得清清楚楚。由心中发起圣号的念头,经口中诵出,再用耳根听回到心里。在心口耳三者中,耳听又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默念,还是出声念,都要用耳去听,而且圣号从心中发出,一定要用耳根听回到心中。如果能够句句都听到心中,那么念百千万句也都只是一句。这一句出心入耳又入心,连绵滚动,自然都摄六根,净念不断。这样念圣号不除妄想,妄想自然消灭;不求三昧,三昧自然现前;不求感应,感应自然获得。

【录自《千处祈求千处应》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