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佛教文化>>正文内容

禅宗“礼佛茶”功德圆满的十道程序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07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禅宗“礼佛茶”功德圆满的十道程序


  自从禅与茶密切地结合之后,茶在禅宗中的各项佛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就越来越大。所谓“礼佛茶”就是焚香拜佛,敬佛敬师的特殊礼仪,用茶参礼佛事,同时,也是调茶献客,结缘行善的特殊茶艺。

  通常礼佛茶在禅房中进行,在做好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分为十道程序,谓之功德圆满。

  十道程序分别是:莲步入场、焚香顶礼、礼佛三拜、普施甘露、打坐禅定、抽衣净手、烫杯泡茶、敬茶献茶、收杯接碗、问讯退场。

  莲步入场:

  在平和优雅的佛乐声中,住持师和大师兄、二师兄、两位沙弥尼身着佛装,穿海青,披幔衣,轻移莲步,进入禅房。众尼拐弯走的是直角,佛家认为无方不圆,也即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要修到功德圆满,需要行走有方,拜佛有礼,行走坐卧,皆是佛理。

  焚香顶礼

  第二道程序叫焚香顶礼,进入禅房后按次序站于拜垫前,住持师到供桌前,右手持香,左手三指在前,右手三指在后,持香在油灯上点燃,二指夹香,双手顶礼,心中默念:弟子恭敬供养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以香头点绕小圈,焚香行礼。小圈代表十方法界,十方是佛教中的空间,三世是佛教中的时间,佛、法、僧是佛教 “三宝”,表达恭敬供养,皈依“三宝”虔诚之意。

  礼佛三拜

  焚香之后再拜佛,这是标准的佛教拜佛仪式。两足呈八字形站好,曲膝弯腰,右手按于拜垫中央代表佛,左手按于拜垫左上方代表法,右手从中央移至右上方与左手并齐,两拇指相接,掌心向上翻莲花掌,五体投地,头磕于拜垫上,心中想着为众生接福接寿,左手接福,右手接寿,收掌虚握,手心向下,心想将福寿施于众生。礼佛三拜,为众生祈求的是福寿双全,福寿万代。

  普施甘露

  住持师到供桌前,合十行礼,取净杯上一柱香点燃,摆放于供桌。右手持净杯绕香三匝,左手仰竖慧力智三指,右手持杯放于左手三指上,取柳枝放于杯上,竖二指靠杯边,走到拜垫前,右手中指在杯中水面写佛字,在左手腕处写佛字,并用柳枝蘸水点洒。然后长跪拜垫上,再用柳枝蘸水向左、右、中点洒甘露。佛教教义含普施甘露,普渡众生。住持师绕四周向四方普洒甘露。古人云:佛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悟的诸佛,而迷与悟,惑与觉只在吾人方寸之间,佛法是使人转迷成悟,离苦得乐的法门。而茶也古称甘露,先苦而后甘,其滋味在一于自我品尝,而难以明示,再加以品饮者的精神寄托,似乎就很容易进入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这也正符合佛教转迷成悟离苦得乐之说,可见佛茶一理,佛茶一味很有道理。
    住持师回到拜垫前,展具铺于拜垫上,礼佛三拜。具即僧尼护身护衣之坐具,后取作礼拜之用具。

  打坐禅定

  礼佛三拜后,住持师、大师兄、二师兄便要打坐参禅入定。坐禅要做到半跏趺而坐,头正背直,不动不摇不委不倚,且又“过午不食”。

  抽衣净手

  在住持师、大师兄、二师兄禅定之时,沙弥尼即做泡茶的准备工作,也就是准备干活,就要脱去幔衣、海青,只留小衣,便于操作。而她们的脱衣动作也完全是按佛教习俗整齐而有序地折叠起来,放于拜垫上,然后净手,将手洗净,这不仅是讲卫生,而且也是讲礼貌。

  烫杯泡茶

  两沙弥尼摆放茶几。二师兄为主泡茶,两沙弥尼将茶具放在二师兄茶几上。然后生火烧水。一般所用的水,都是清洁的山泉水,煮水用的壶,通常用泥土烧的陶壶,或者景致的瓷壶,这样不仅保留有泥土的自然本色,有良好的保味和保鲜作用。

  二师兄温壶烫杯,注入茶海,静心分茶,以虔诚的心境,将茶三次分拨,置于壶内,同时心中默念阿弥陀佛。接着以“银河落天”的手法注水入壶。然后,以“菩萨点化”和“普渡众生”的妙法冲茶泡茶,使佛茶真正具有了“佛”的含意。

  敬茶献茶

  敬茶的顺序的是先敬佛、再敬师,然后献宾客。第一杯茶敬佛、敬法,第二杯、第三杯茶敬师、敬兄。在敬佛敬师后,沙弥尼恭恭敬敬地奉茶献给各位宾客。宾客接受献茶时,端坐平视,双手合十,行合十礼。而不用手去接茶。茶放在桌上要等主持师举杯向宾客示意举杯品饮时才端杯品尝。这时,心境要平和,慢慢细品,徐徐入口,才能品出其味,领略情趣。佛茶品茶讲究的是宁静清逸的情趣,不仅仅是感观上的享受,而且也是精神上的超越。

  收杯接碗

  在细心品茶之后,沙弥尼按顺序收杯。陆羽《茶经》中说,饮茶者,应是“精行俭德之人”,而佛教则规定“五戒”、“六度”,这种推崇精神的修养和生活的简朴,贯穿在茶文化和佛文化之中。

  问讯退场

  在我们欣赏、享受完礼佛茶的意境和甘苦之后,住持师和众沙弥尼要向佛问讯、向宾客问讯,以顺序退场。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