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问答>> 藏传佛法>> 道前基础>>正文内容

生西法师答:什么行为会导致福德耗尽?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23日
来源:   作者:生西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生西法师答:什么行为会导致福德耗尽?

 

  生西法师:什么东西有实质呢?就是利养,我们认为可以通过嗔恨心去获得利养,其实是一种妄念。

  谓利能活命,净罪并修福,

  然为利养嗔,福尽恶当生。

  若为尘俗活,复因彼退堕,

  唯行罪恶事,苟活义安在?

  有人说:你们认为没有必要为了利养去生嗔,其实一切并不是如梦如幻、没有任何实质的,利养也有实质可言。有什么实质呢?对方就说“谓利能活命”(这个“利”就是利养),他认为利养的实质在于可以帮助我们:第一活命,第二净罪,第三修福。所以,我为了得到利养去嗔恨对方,是有必要、有理由的。

  寂天菩萨回答说:“然为利养嗔,福尽恶当生。”如果你为了利养生起嗔心,那么这种行为会导致福德耗尽、罪恶源源不断地产生。“若为尘俗活,复因彼退堕”:如果是为了尘俗的生活,为了追求利养而退堕了自己的安忍,“唯行罪恶事,苟活义安在”?:这样只是行持罪恶之事,活在世间有什么意义呢?

  下面我们进一步分析颂词传达给我们的殊胜意义。对方提出了利养有实质的三个理由,既然它有实质性,那么我就要想方设法地去保护它,获得它,其实这是为自己生嗔心找一个正当的理由和借口,如果我们不打破这个所谓的理由和借口,还是不能铁了心、尽一切努力去修持安忍。所以我们首先观察对方的理由:第一,他觉得利养可以帮助我们活命;第二,利养可以清净罪业;第三,利养可以修福。

  具体怎样呢?对方认为:比如我在世间生活,假如没有钱财、没有物质、没有利养,我的生命就会很快终结。即便是一个修行人,具有利养也可以保证长期修行。前面也有教证“具戒久存活,能作大福德”。如果具戒者能够保养身体,长久存活于世,就能够做大福德。所以利养对修行是有益的,能够帮助活命等。为什么说利养没有实质呢?应该有实质。

  第二个理由:利养可以净罪、修福。怎么可以净罪、修福呢?比如说:有了利养我就能活下去,就可以忏悔以前的罪业;有了利养,我就可以修福,比如有钱可以买供品供佛、为僧众供斋;可以去放生、修经堂、造佛塔等做很多善业。通过利养可以累积很多福报,难道这些不是利养带来的好处吗?这就是利养的好处、实质。所以,有谁障碍我获得利养,我就可以对他生嗔心。

  当然,单单从利养能够让我们活命、净罪、修福等单方面来讲,并不是说不正确,这无可厚非。为了要活命,当然需要有利养,我们也可以用利养来净罪、修福,这些方面当然是对的。但是后面他说,既然利养有这么多实质,为了保护利养,我就可以生嗔,这个理由就不正确了,这是一种混淆概念、似是而非的观点。

  我们在修行过程中,必须要把这些问题分析清楚,因为在我们的思想中,经常会有这种善恶混杂的情况。为了活命、净罪和修福,离不开利养是对的;但是为了获得利养去生嗔心是不对的。以任何理由生起嗔心都不对,不管是为了活命、净罪还是修福,都不应该产生嗔恨心。比如在世间中,我的生命受到了威胁,为了活下去我就生嗔,不对;为了清净我的罪业,我去生嗔也不对;为了修行福德,我去生嗔也不对。以任何理由、在任何情况下生嗔心都是不正确的。

  下面寂天论师告诉我们,“然为利养嗔,福尽恶当生”。如果为了利养而生嗔心,其实效果是相反的——“福尽恶当生”:不但得不到福报,而且它会迅速耗尽福德,让恶业源源不断地生起来。我们可以具体针对前面的三个理由一一作分析:

  如果为了活命去生起嗔恨心,那么这种活命就被烦恼罪业染污了。寂天论师在前面的颂词已经讲过:“宁今速死殁,不愿邪命活,苟安纵久住,终必遭死苦”。如果在世间中活得很不清净,单单是为了活命而生嗔,活下来也是邪命,充满了罪业,像这样的话,我们活下来干什么?就没什么必要了。

  第二个净罪:为了净罪而去嗔恨。对我们利养作伤害的人,应不应该生嗔呢?我们本来是为了净罪,但是如果去嗔恨其他众生,为了净罪去嗔恨,嗔恨的罪业本身就很大,得到的是更多的罪业。在第一品中讲过,如果我们对发了菩提心的菩萨发嗔心,随着你有多少个刹那的嗔心,就会堕地狱多少劫。如果你是个菩萨就必须重新披上发心的铠甲重新发心。所以生嗔会得到很多的罪业,并且和自己净罪的想法也是背道而驰。

  第三个就是为修福而生嗔心。本来我们修福是为了得到福报,但嗔心恰恰是能让福报很快消失殆尽的反作用力。虽然有钱、有利养可以去供佛、供僧等等,但《入行论》第六品开头就讲过:“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生起一刹那很强烈的嗔心,可以把自己一千劫当中供佛、布施有情的善根全部摧毁。我们以修福作为借口,其实采取的行为是严重摧毁福德善根的方便。所以真正分析下来得出结论:为了得到利养而生起嗔心的做法,的确是非常不合理、不合法的一种念头。作者通过分析告诉那些准备修菩萨道,或正在修菩萨道的菩萨们:无论怎么样,不要以利养、活命、净罪、修福为借口去生起嗔心。

  很多时侯,我们生嗔心总是认为我有理,有理我怎么不能生嗔心?有时觉得自己理亏就不生嗔心,或者理亏就会认错;但是我如果占理了,就认为我就应该生嗔心。我们就是站在这种似是而非的理由上,如果不把这些问题从根本上分析清楚,我们可能会重复以前做过的傻事——现在正在做,以后还会做。这样怎能从这种凡夫俗子的妄念和思维模式中完全地出离呢?永远没有这个机会。所以现在我们要对这个问题做详尽的分析,分析之后就必须要终止这种想当然地、理直气壮地认为可以生嗔心的妄念。现在知道这是错误的了,然后再遇到活命、净罪、修福的因缘时,我们就会想到:不能为此而造罪生嗔心。

  “若为尘俗活”:如果是为了世俗的生活,我们去生嗔心,因为生了嗔心的缘故,退失了善行、退失了安忍、善法,我们就会反而堕在恶业中,如果我们活在世间唯行罪恶之事,“苟活义安在”呢?这样我们活在世间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如果一个人是造很纯粹、很明显的恶业,就很容易被别人发现,自己也容易发现。就怕我们表面上是在造善业,其实本质上是在造恶业。所以有时我们在修善法的过程当中,善法的本质是被恶业染污的。比如此处所讲,我们修佛法,为了佛法而生嗔,为了净罪修福而生嗔,表面上看好像是为了善法生嗔,其实发心的本质已经被罪业染污了,这个时侯很难分辨清楚。

  有时我们都是给自己找很多开脱的借口,觉得我为了这个目标生嗔心应该没问题。下面还讲到种种情况:我是为了佛法而生嗔;我是为了上师生嗔;我是为了佛像生嗔;我是为了佛塔而生嗔,好像觉得这些理由都是理直气壮的:我可以生嗔心、我可以做非法的事情。但真正分析下来,就如颂词所讲,如果被罪业所染污,“唯行罪恶事”,那么这样活在世间也没什么意义。前面说利养能活命,所以我要生嗔,但这里分析说“唯行罪恶事,苟活义安在?”你这样苟活在世间有什么必要呢?因为这是“唯行罪恶事”,做一些净罪的形象、做一些修福的影像有什么意义呢?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

  因果并不是看我们表面上做了什么,而是要看我们实际上做了什么,因缘的法则掺不得半点假。我们在众人面前有时表现修行很好,有时表现修行很不好,其实表现成什么样子对于实质的修持并没有什么影响,关键在于我们的内心实际是什么状况。如果内心被很多烦恼罪业所染污,外表做得再好,其实都没有什么用,这就是自欺欺人。虽然我们在众人面前表现出一个很好的修行者的样子,但通过佛陀的智慧观察,以因果法则衡量之时,自己其实是一个失败者。寂天论师等大德告诉我们,真正的修行应该从实修入手,落到实事当中,要小心翼翼地取舍、调整自己内心,才会在修行佛法过程中得到一些利益。

---------------------------------------------------------

更多生西法师问答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