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601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清辨《中观心论》及其《思择炎》对瑜伽行派三性思想之批判(1)

    ( 54 颂至 58 颂)  ;(五)─(七)则是清辨于与“遍计所执性”关连的“他遮诠说”  的论议( 59 颂至 67 颂)。我们分述如下:  一、瑜伽行派立论中“因不决定”且成为破坏“世间极成”(...-此意味“诸法”的“主词  ”(有法)非不与“无自性”的“谓词”(“法”)相属。  (注59)清辨《中观心论》面对瑜伽行派的救释,再批评如  下:  “若说依他起性,是生无自性(utpattini....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4447524.html
  • 清辨《中观心论》及其《思择炎》对瑜伽行派三性思想之批判(2)

      不得有“法性”。即就  页59  “法”与“法性”的染净真俗有无的差别面而言,是“不一”。然而  ,就法而有。世俗的成立根据,在于“缘起故无自性”之上而言,法  与法性不别离,因而被视为“不异性”... 注062 同注59,山口,页505-506。  注063 同注61,436叶6-7行,;江岛S-13。  注064 同上,436叶7行-437叶2行。  注065 月称"m^...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4547525.html
  • 当代台湾佛教变迁之考察(注1)

    来看,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台湾的宗教确实有著明显的成长变化。 表一︰历年来台湾地区寺庙教堂统计 ┌─────────────────────────┐│民国 25 49 59 ...

    王顺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047534.html
  • 净土的渊源及其演变(2)

    五─七,妙云集下编第四册。   [57] 大正一、三一上。   [58] 大正一、七九上。   [59] 详见唐慧日‘略诸经论念佛法门往生净土集’卷上、大正八五、一二四一中。   [60] ‘观无量寿...

    杨白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147537.html
  • 净土思想之考察

    现在阿弥陀如来佛刹[59]。   2. ‘观世音菩萨授记经’云: “有世界名无量德聚安乐示现,其国有佛,号金光师子游戏如来……。是佛刹土,所有清净严饰之事,今为汝说。于意云何?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国土所有...  [55] 大正十一,八九五下。   [56] 同注十七。   [57] 大正十一,五六五中—下。   [58] 大正二十一,五三三上。   [59] 大正十六,六四五上。   [60] 大正十二,...

    释圣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247538.html
  • 宗密大师学风研究(2)

    湛然,全体即用,才能成就法尔的万法。若以澄观大师来说,他是以法界缘起为所入,普贤行愿为能入。 “所入者,统唯一真法界,谓寂寥虚旷,冲深包博,总该万有,即是一心。”[59]必须透过事法界、理法界、无障碍...:“一性无性,即是佛性。”   [59] 同上第六册卷四九,页九六。   [60] 参阅“华严思想史”高峰了州著,慧岳法师译,中华佛教文献编撰社印行,第十八章,页二二二。   [61] 参阅大藏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447542.html
  • 竺道生思想之理论特色及其价值意义

    报行禅,则有味于行矣!既于行有味,报必惑焉,夫惑报者,缚在生矣”[59]。  此乃劝人戒贪,因贪爱五欲(色、声、香、味、触)能使人丧绝慧命,故修行之人,应舍善报之心,不可贪恋执迷,著形著相;无心而行,... 卍续藏一三四册,一五页左下。   [57] 卍续藏一三四册,一五页左下。   [58] 注维摩诘经卷三,大正藏卷三八,页三五七下。   [59] 注维摩诘经卷五,大正藏卷三八,页三七八下。   [...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547544.html
  • 坛经思想的源流

    根本方便,谓观一切法自性无生,离于妄见,不住生死,观一切法因缘和合,业果不失,起于大悲,修诸福德,摄化众生,不住涅槃,以随顺法性故。”[59]一约法性,一约随缘,既不著空,亦不著有,无相而修,无住而行,...55] 大正藏一四册五四六上。   [56] 大正藏一四册五四六上。   [57] 大正藏一四册五五六中。   [58] 大正藏三二册五七八中。   [59] 大正藏三二册五八O下。   [60] 同...

    李昌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647546.html
  • 中国早期禅法的流传和特点--慧皎、道宣所著“习禅篇”研究

    惟斟”,直到童寿(即鸠摩罗什),才“弘其博施”。罗什和觉贤两人翻译禅经,传授禅法,前面已有讨论,不必再加重复(注58)值得注意的是道宣所记录的下一段话:(注59)自斯厥后, 祖习逾繁:昙影、道献厉精于... 55) 同上,页四○○下。(注 56) 同上,页三九八上,中,下;四○○中。(注 57)“续”卷二十,“正藏”卷五十,页五九五下--五九六上。(注 58) 参阅本文第一部份。(注 59) “续”卷二...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647547.html
  • 略探闻所成慧在修道中的意义

    认识、通达十八界乃至四圣谛的内容。35虽不是亲证法性,但由于能明了观察,也可称为现观诸法。36此刻,行者身心是有一定的体会,如《顺正理论》卷59(大正29,669b2)说:  闲居者言:闻所成慧现在前...;3.《顺正理论》卷59(大正29,669b9~11)。  22 “问:云何修习闻所成慧?答:修观行者,或遇明师为其略说诸法要者。…或自读诵素怛缆藏、毗奈耶藏、阿毗达磨藏。…”---《大毗婆沙论》卷7...

    释祖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747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