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188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弘明集》中的儒佛会通问题──“神灭论”与“神不灭论”作为讨论中心

    Sakyamu.ni;B.C.565-486[5])乃出生于中印度的蓝毗尼园(Lumbinii),成道于菩提伽耶(Bodhighariya)初转法轮于波罗奈斯(Baaraa.nasii)的鹿野苑(M.... Buddhism)。   自从佛陀入灭(B.C.486)以后,原来恒河流域的十六大国,更相互地展开了兼并的行动,随著摩揭陀国(Magadha)的壮大,诃利央迦(Hary-a^nka)、龙种(...

    黄俊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846204.html
  • 三十七菩提分法及其次第开展与整体运用(1)

    “诸佛世尊从六波罗蜜,三十七品,十一空,来至大涅槃”大正.12,468b  ‘“一切诸法本性自空”,依缘而有,是无自性的空的。不只是杂染生死法,般若,如来,大般涅槃也是空的。一切空,所以无上菩提与大般...的)’解释;亲族、[23]朋党要求互助合成,相互资助极具重要。如 真谛法师于《阿毗达磨俱舍释论》译作︰‘三十七菩提助法’大正.29,284b-6f.  《清净道论》︰“…ime sattatimsa ...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4046273.html
  • “正性离生”概论

    一切有部根据见道位、修道位与无学位将“随信行”与“随法行”列为见道位,将须陀洹乃至趣阿罗汉列为修道位,以及将阿罗汉列为无学位。“随信行”、“随法行”立为见道位在《婆沙》卷54(大正27?279a~b)云...29.121b)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就指涉意涵为目的来说,则在《婆沙》又有另一语词“决定”。“离生”与“决定”二语在《婆沙》诸说中,本有其各别所显的内涵。《俱舍》也还是有著分别二语的意义(其意仍共指见道位...

    释成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70746315.html
  • 努钦 佛智著《禅定目炬》汉译(第一章)

    ,一切见究竟 (1b),所以也叫做心永久禅 定。第五,无明的黑暗(比喻)本来能清净,所以也叫做大 炬禅定。第六,能净习气的一切污浊,所以也叫做大河禅定 。第七...第二十,毫无 (2b) 畏惧与恐怖,所以也叫做大鹏盘旋禅定。第二十一,对甚深 且深远难测不动,所以也叫做大海禅定。此有如计算极微与 水滴而不可知晓,这名称的边际...

    许明银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2446471.html
  • 《中觀論頌.24.7》在解讀上的幾個問題(2)

    此一梵文原語的多義性, 但是根據 L. Chandra's Tibetan-Sanskrit Dictionary , pp. 1148b-1149b , "don...prajn~apty-artham" ( gdags pah.i don du )與 MK. 26.6b 的 "vedanaa-artham" ( tshor bah.i don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0946572.html
  • 天台智顗一心具足说之理论意涵

    二分:有信法空;有但信众生空,言五众是定有法,但受五众者空。以是故佛说众生空以况法空。”(T25.319b)[17]  后来之大乘佛教,瑜伽行派与中观派即有不同之论断:   “大乘佛经,不消说,是说...空故,即能得道也。’”(T46.736b)后嘉祥吉藏(A.D.549-623)亦言:“小乘(按:指《成实论》)拆(按:同“析”)法明空;大乘本性空寂。”[32]   上述小乘藏教,包含有部阿毗昙论与《...

    林志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446641.html
  • 彭际清与戴震的儒佛论辩

    下页26、b)。 又从注(17)中所示二林居制义三篇叙文来看,彭际清受了曾与憨山德清(一五四六~一六二三)有亲交,引阳明学入佛教的杨复所(注22)所传学派的影响。由此可以窥知‘二...,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是故欲不可穷,非不可有。 有而节之,使无过情无不及情,可谓之非天理乎(卷上、页13a 、b) △苟舍情求理,其所谓理,无非意见也(同上5b) ...

    释慧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846848.html
  • 略探闻所成慧在修道中的意义

    vyaJjana,syllables)者,并不是现代人所谓的文章,而是拉丁语系中的字母。例如梵语的“(a)、阿(A)、壹(i)、伊(I)”等,共四十八个;英语则有“a, b, c”等二十六个字母。文与字(akSara),实际上没有差别,如《大毗婆沙论》卷14(大正27,71b22~23)说:  文即是字者,巧便显了故名为文;此即是字,无转尽故。  以梵文为例,从形式上来说,各别字母都是很清楚而不相杂的符号,...

    释祖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747571.html
  • “心念处”之探讨──以《大智度论》为主(2)

    626。  (B)南传巴利藏  1.SaMyutta-NikAya, Vol.II, London, Published for The Pali Text Society, 1970。   2....名意内入处”;同卷23,(大正2,164b):“慧日今已出鉴察心意识”;同卷33,(大正2,237c):“汝已长夜修习念佛、念法、念僧,若命终时,此身,若火烧、若弃冢间、风飘日曝,久成尘末,而心意识...

    释如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1547579.html
  • 宗密的超验真心与朱子的超验理体思想的比较研究

    依体事”的“事”为“一切法”,亦即包含a.教义、b.理事、c.境智、d.行位、e.因果、f.依正、g.体用、h.八法、i.逆顺以及j.感应十对“法”,此亦中国口味表现的“法”;“理”为“理法界”,亦即...“俱非分无分”(此普遍性与普遍中的个别皆不可得-“以自体绝.待故,圆融故”-此为具体的普遍与差异);“事”具有b1“有分”(分齐的差别性)、b2“无分”(差别中有普遍性)-“以全体即理故”)、b3“俱...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0751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