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2618篇,用时15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东初老人有关“佛教与中国文化”之撰述析论

    同时,亦逐渐地中国化,吸收了中国的成分,以适应国人在宗教形式与内涵上的需要。1中国固有的儒、道二家思想也因吸收佛教教义的内容,而有显著的思想上突破,像儒家的宋明心学和道教中的金元全真教等思想的形成,即...读佛经而读儒书;读儒书犹未为不可,又至于读老庄;稍明敏者,又从而注释之,又从而学诗、学文、学字、学尺牍。种种皆法门衰相,弗可挽矣!”5 虽然有著这样一股伏流存在,为了佛教在中国群众之间的顺利传播,部份...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4945580.html
  • 《诸尊身色印相明录》译注

    ro tsa na ye huu.m huu.m pha.t/  12. rgyal ba rigs lnga zung (254b5-255a1)  /mi bskyod sngon po sa ...tshal/  /snying po/ o.m aa.h badzra dha ra huu.m/  15. khro rgyal rta mgrin gsang sgrub (255a5-255b1...

    林纯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545589.html
  • 大乘二十二问(2)

    注解 (注 1) 本卷现存三个写本,其编号及次序如下: 原卷 斯二六七四标题为“大乘二十二... (注 5) 甲方作“可治可坏”。若以世界之“成住坏空”而 论,则“治”应作“住”。 (注 6) 原卷作“是故”。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745592.html
  • 六朝佛家美学--以宗炳畅神说为中心的研究

    一时士风,人伦鉴识之学,伴 随著人的个体自觉,也由实用的要求转至美感姿态的捕捉。刘邵的《 人物志》,虽从政治的角度论人物品藻,但已提出“征神”(注 1 ) 的...炳的美学思想有密切关系(注5)。 页182 “《易》以感为体”的主张,在慧远的学说中并没有办法得到圆 满的解释(详见下文),所以后两个方面的...

    林朝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1045620.html
  • 游戏三昧:禅的美学情调

    故舍而不谈。 现代学者特别是欧语界方面对禅与绘画的关系的研究,虽有些成绩,但并不显著(注1)。他们基本上是透过日本学界特别是铃木大拙的诠释来了解禅与东方文化。铃木的名著《禅与日本文化》(...禅的本质。这两点是: 一、慧能因口诵了一首偈而得弘忍的印可。这首偈是: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注5)? 二、慧能夜半闻弘忍讲...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1145621.html
  • 僧肇“体用相即”思想述论

    :竺法雅、康法朗;玄学家的支道林、半玄学家的释道安、僧肇以及道生等辈(注1)。他们的某些思想概念可以说与魏晋时期的主流思想----玄学,多少在出发点上是相接近的。如在玄学中所谈到的“道”或“玄”,在...而此相即观方面,僧肇则提示了“用即寂、寂即用、用寂体一”(注5),其实此乃以真俗二谛为论理基础而言的,同时也可以看出是受三论学集大成吉藏的影响: 关于此点,我们或许可以提出吉藏在《中观论疏》...

    余崇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945684.html
  • 熊十力对佛学有宗的批评与融摄-- 横面的执取到纵贯的创生

    ,所谓无相,即是如相”是也。(注 1) 纵贯的创生世界则不同于此,它越出了此“执著性、对象化的存有”这个阶层,进到“无执著性。未对象化的存有”这个阶层,但他并不认为此“执著性、对象化的存有”必当...层次与认识概念的层次通而为一,他泯除了种子生现行的格局,而转化了众生多源的论点,而为众生同源。(注5)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的体用合一哲学于焉造就。 在本章中,我们将从熊氏所理解的“三性说”到“唯识...

    林安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045687.html
  • 唯识学“虚妄分别”之研究

    取空故,说有圆成实自性 。”(注 1 )。 [ 按:圆点为引者所加,以下同。 ] 世亲《摄大乘论释》曰: “依他起相者,谓依他起为体,虚妄分别皆得显现,如此诸... 、世识、数识、处识、言说识、自他差别识、善趣恶趣死生 识。”(注4)。 此一段话可以表示虚妄分别是十一识的性质,约略地说,也可以是《辩中边论》的“四识”(注5)。然而虚妄别...

    陈一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145690.html
  • 唯识宗哲理略论

    五种:( 1 )萨迦耶见,认为有我及我所;( 2 )边执见,即断、常二边见; ( 3 )邪见,即否定因果报应的见解 ;( 4 )见取见,即固执己见,互相斗争;( 5 )戒禁取,认为受 持牛、狗等...了别境识。”(注1)“异 熟识”是初能变,即第八识阿赖耶识;“思量”是二能变,即第七识 末那识;“了别境识”是三...

    韩廷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545698.html
  • 审视传承──陈述禅宗的另一种方式

    我所说的“念珠”式谬见的险。这是误报比此谬见模式更复杂而且更有意思的历史、宗教的状况。1关键词:1.传承 2.宗派 3. 系谱 4.机缘问答 5.大师 页283  我应该怎样开始这个关于禅宗的讨论?...系谱理论”。5  第二、禅宗的唱导者用此传承图把禅宗定义为“教外别传”,藉此宣称禅宗迥异于其他一切宗派,并且在根本上胜过其他一切宗派。其他宗派只陈述对佛教的种种解释,而禅宗则陈述了真正的佛教本身。禅宗跨...

    马克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445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