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454篇,用时7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金光明经》文学特质之研究

    的叙事情节 106  一、情节的组织原则 106  (一)情节完整的叙事单元 106  (二)连结各叙事单元的线索 108  二、人物类型 113  (一) 主要人物 116  (二) 次要...

    周敏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33863684.html
  • 论第一义空与涅盘-以杂阿含经第一义空经大般若经第二分和大般涅盘经为主

    不见菩萨摩诃萨乃至不见般若波罗蜜多名”理解实相境界108  (二) 理解修学主体-菩萨摩诃萨而领悟到菩萨摩诃萨五蕴空-109  (三) 理解菩萨摩诃萨名称-菩萨名假施设-110  (四) 从菩萨假名施设...

    曾惠田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52063709.html
  • 《佛教四大部派宗义讲释》读后感(下)

    120~121。   〔54〕玄奘所传大乘佛教“五道(位)”,则定名不同。详见《成唯识论》卷第九;《大正藏》第三十一册,页48中。或请参见《宗义讲释(上册)》,页108。   〔55〕请参见《宗义讲释...

    陈平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71163822.html
  • 《敦煌本禅籍录校·南宗顿教最上大乘一卷》说明

    ───────────┤  │ │起107页103行至108页104行“善知识”,迄│  │第17节 无念为宗 │ ...

    邓文宽 荣新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00063957.html
  • 龟兹毘卢遮那佛

    ),内绘有一身卢舍那佛,在右侧壁顺数第四身,高108厘米,宽44厘米。佛身上绘出有情众生轮回的六趣图,胸部为天趣,大腿部为人趣,左上臂为阿修罗趣,两手下臂和腹部(绘有奔马)为畜生趣。饿鬼趣和地狱趣不见...

    刘松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74264831.html
  • 佛教与科学的对话:历史、现状及意义

    文教基金会编《第五届佛学与科学研讨会论文集》,1999年,第108-115页。] 中,他根据佛教的唯识理论提出,他认为,科学规律的产生在于众生的执取,是众生阿赖耶识的念念了别将一套和谐的规律赋予了自然界...

    王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23865128.html
  • 中国禅学考

    佛事。斯数人者不见师弟授受之义,或又时之相后益远  。今以婆修槃陀为二  108页  十一祖,摩奴罗当二十二祖,鹤勒那夜奢当二十三祖,师子  当二十四祖,则事之矫诬莫大乎是。台宗复踵袭其妄以述书  。...

    蒙文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40165193.html
  • 加强佛教自身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祈祷法会”,并决定对口支援四川地震灾区重建一所希望小学,撞响寒山寺108吨大钟、为灾区祈祷!初步统计共支出慈善款项共计100余万元。  2、从这次四川赈灾看佛教慈善。  据苏州市民族宗教网报道:苏州市...

    慧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91765503.html
  • 从现象还原法试探“五重唯识观”的哲学意涵(上)

    自性空:“尔时,乃名实住唯识真胜义性,即证真如。智与真如平等平等,俱离能取、所取相故;能、所取相,俱是分别有所得心戏论现故”。[108]  在整个“五重唯识观”里,从众生存在处境的妄实或解脱论角度而言...p.259a-b)。  [107] 《成唯识论》卷九,(《大正藏》Vol.31, pp.49c-50a)。  [108] 《成唯识论》卷九,(《大正藏》Vol.31, p.49c)。  [109] ...

    刘宇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63665974.html
  • 道德意识的来源论纲

    包含着合乎道或理的意思。例如,按照杨伯峻的统计,“義”在《孟子》中出现108次,其中绝大部分是指合乎某种道或理(98次),甚至就是道理、正理本身(10次)。如果是在后者的意义上,“義”就不再可以被看作...

    倪梁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63865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