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537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千峰竞秀的人间佛教

    的这项硬派,反映了他的佛教通识之不足。  稍有佛学常识的人都知道,阿罗汉身坏命终之后的状态是“不可记说”。[61]既然是“不可记说”,就不会在斥“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所有”为邪见之后会再落入“记说”的...一零四经(《大正》二:三零下)  [61] 《杂含经》卷五,一零四经(《大正》二:三零下)  [62] 拙著《敬覆印顺法师〈《我有明珠一颗》读后〉》,《生命方向之省思》,台北现代禅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温金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73261854.html
  • 佛教《六方礼经》之伦理观探析

    [58]、“必敏于事”[59]、“必无过行”[60]、“从师闻法,善持不忘”[61]等。  化约上列条目,学生务须恭敬师长并认真学习,体现了“师道尊严”的宏旨。当然,师道尊严的前提是教师应名副其实的... [56] 后汉.安世高译:《尸迦罗越六方礼经》,页251中。  [57] 西晋.支法度译:《善生子经》,页254上。  [58] 同上。  [59] 同上。  [60] 同上。  [61]...

    邱敏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94561949.html
  • 从人性论看东西方宗教哲学之相通

    个人特有的性质,是千差万别的,这是每个人每天都看见都感受到的事实。但人们常常因为被这一事实所包围而漠视或忘却了人性的相同。  说起相同,人们自然会想起孔子所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61]如果说反对...59] 参见前引《启导本圣经》,第37页。  [60] 有关的《古兰经》根据,可参见:5:20、17:84、18:29等节。   [61] 《论语·阳货》。   [62] 《论语·阳货》。  [63]...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01961986.html
  • 佛教的空与基督教哲学: 基督教哲学与佛教哲学之对话的一个当代反思(2)

    christliche Erfahrung lebt die Zeit selbst)[61]。海德格在这里关於Kairologie 和Eschatologie的说法影响了他後来在 ?存有与时间? 所开展...弗莱堡演讲关於基督宗教的进路?》,Berlin,1997,页15。  [60] 张祥龙,《海德格尔传》,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页95、104。  [61] 海德格,?宗教生活的现象学?,页82...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14662083.html
  • 龙门古阳洞研究

    《关于龙门三窟》,原载《文物》,1959年12期,后收入龙门石窟研究所编,《龙门石窟研究论文选》(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页56-61。  刘志远、刘廷璧,《成都万佛寺石刻艺术》,北京:...

    苏玲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23262127.html
  • 观音汉译名称的历史演变与争论

    道成等觉,无幽不烛,名观自在。但言观音,词义俱失。”[61]总之,窥基认为,只能翻译为“观自在”,若译为“观世音”,则“词义俱失”。玄奘、窥基是将Avalokitesvara一词解作‘观’(...,中华书局,1985年2月,第288页。  [61] [唐]窥基:《般若心经幽赞》卷上,《大正藏》第33册,第524页下-中。  [62] [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五,《中华大藏经》第一辑,第30...

    李利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34162200.html
  • 信仰与土地——建立缘起性空的佛教深层生态学

    :伤害外物即是伤害自己;爱护外物即是爱护自己。这即是晚近欧美环境保护运动界所开展出来的“深层生态学”(deep econology)。61   四、刹土三理论与深层生态学的...61。   5 印顺<净土新论>,(《妙云集(下)?净土与禅》,页33。)   6 “扶尘根”是相对于“胜义根”而说的。指眼、耳、鼻、舌、身等五种肉体...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61562313.html
  • 长老偈·长老尼偈故事(3)

    佛之圣德,又想到自己曾对佛无礼,悔恨不已,说了此偈。  偈陀61  明者见明者,亦可见无明。  无明不见明,亦不见无明。  六十二 瓦吉子长老偈  小传:名Vajjiputta,本是一位大臣之子。佛到...

    释果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74762392.html
  • 《中论》与《中庸》——“中”之思想的比较

    不是本来就聪明智慧,道德齐天的圣人,是难以知“道”的。[61]先知的圣人,性自纯善,中正不倚,随心所发无不中节,率性而行就能达到中庸之境[62],而一般人就不行了,大贤以下心未尽善,性未尽纯,必须施加以...中庸之真义与亚里士多德中道之异同》,见《王恩洋先生论著集》第九卷p583,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59]《中庸》第25,32章。  [60]《论语·季氏》第9章。  [61]《中庸》第32章。...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90362458.html
  • 关于於宋代寺院的转轮藏

    林寺乾道末年(一七三)善鉴开山。不久,善鉴示寂,弟子义瓊继之。接著义珹又继任。义珹费三十年苦心,“隄濒河之田而岁有计,建转轮之藏而日有资”。朱舜庸於嘉定十三年(一二二令正月记文立石。(61)据元人虞集(...  (60)南宋·陆游,《渭南文集》卷十八,《抚州广寿禅院经藏记》,《四库全书》第一一六三册,第六 页上至下。  (61)清·严观编,《江甯金石记》卷五《方山上定林寺之记》,(乾隆四十二年,一七七七)...

    黄敏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92062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