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601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万慧法师一生的研究生活大纲

     燃烧筒子弹,披襟大王风。  烈焰高千尺,镕灰遍九重;  番僧(礻良)北斗,暴主娱西官;  漫野惊鸿集,绿岩土宅蒙。  油燃茅带露,化[59]草生风;  电火[60]深窟,雷车响大同。  天王掷...作者未加标题,还是录者遗漏不得而知。  [56]原本脱一字。  [57]此句脱一字。  [58]原本脱一“战”字,依文义增加。  [59]原本脱一字。  [60]原本脱一字。  [61]原本脱一字。 ...

    重校宗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93465522.html
  • 从对联谈观音信仰(2)

      “百宝光中垂圣相;千花台上露金容。”  “德星照福门,春长南海;化雨沾仁里,荫溥东瀛。”  “云亦好闲,却向亭前栖树;鱼能知趣,频来水面听琴。”  59  紫竹林中观自在;  白莲台上见如来。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63065969.html
  • 从现象还原法试探“五重唯识观”的哲学意涵(下)

    佛教心理还原的彻底化。  以上借助表识(vij?apti)为线索,说明五重唯识观的哲学考虑,事实上五重唯识观的剖析方向是自外而内,刚好与“表识”(vij?apti)由内而外所彰显的能所意向关系[59]...著,武锡申译《不死与自由》,pp.58-59。  [42] P.Griffiths,“Indian Buddhist Meditation”, pp.39-40。  [43] 水野弘元著,释如实译...

    刘宇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63565973.html
  • 从现象还原法试探“五重唯识观”的哲学意涵(上)

    predicate),而这二者在佛教语言哲学中是用于说明词与句之间在语义构成上的关系,即“名诠自性、句诠差别”[59],另假有或施设有(praj?apti)同样是指经历名言诠释的操作而确立的意义。可知...苑义林章》卷第一,〈唯识义林第三〉(《大正藏》Vol.45,p.258c)。其中复引号内一段文字转引自《成唯识论》卷十(《大正藏》Vol.31,p.59a)。前后文尚有一段没被引述但相关的文字“识相、...

    刘宇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63665974.html
  • 江苏佛教界著名人士简介

    、苏州穹窿山道院带发修行。21岁游学镇江金山江天禅寺,并到金陵刻经处依杨仁山居士学习佛教。57岁为兴化水灾募款。59岁为刘庄、白驹、安丰、永丰好等处办粥厂14处。 69岁编辑出版《印光大师六十年苦行记...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71365997.html
  • 论南北朝的佛典翻译

    集团  河西走廊是佛教传人内地的最早通道,敦煌曾是西晋竺法护译经的重要据点。从西晋末年至于南北朝,沿河西走廊建立诸凉和西秦等国,百余年中,译事或未断过。《祜录》转载《道安录·凉土异经录》有59部79卷,...

    杜继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84666098.html
  • 清嘉庆朝治理教门对策述略

    ,油然而生,岂有复从邪说、与群不逞之徒为伍、甘蹈法网者?”[58]嘉庆也认为正人心的关键在教化,教化的关键在于禁止“邪教”,“夫化民成俗,必先使百姓勿惑于邪,同趋于正,而后教化行。”[59]禁治教门...

    郑永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94166157.html
  • 日本五山禅僧的儒释二教一致论

    ﹗天地和而阴阳泰矣,山川和而  草木蕃矣, 五行和而气候均矣,君臣、父子、夫妇、  兄弟、朋友之类,皆和而人道昌矣。 傥或一弗和,则  皆反是,云云。(注 59)  以上乃就和而倡儒释两教之一致者。 ...57) 陈式锐,前举书页57-59。《论语》云﹕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  不可行也。」  (注 58) 义堂周信,《空华集》卷...

    郑梁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00666182.html
  • 从修止观到说止观--天台智者大师创建止观学说的过程

    从而使「逼迫之境」、「忧苦之相」一一消灭,终于领悟到贯通世、出世间的绝对真理「一实谛」,这一最终完成的真理体系即哲学慧解与度世实践的双运:「学之以般若,宣之以大悲」。[59] 这使智顗在禅观上产生质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15466276.html
  • 论三阶教与禅宗在思想上的接近

    对神会也有如下所述:  大师言:“吾亦见者,常见自过患,故云亦见。亦不见者,不见天地人过罪,所以亦  见亦不见也。”(59页)又,在其他处也这样说:  若修不动者,不见一切过患,是性不动。迷人自身不动...

    西本照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30166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