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282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析六朝汉译佛典偈颂之文学特色

    试说明于下。  “伽陀”即梵语gatha,巴利语亦同,又作伽陀、伽他、偈陀、偈他;义译为讽诵、讽颂、偈颂、颂、孤起颂、不重颂偈等。[13]之所以称为孤起颂,有两层面之意:其一是指其形式全部皆以颂文颂出...---------------------------------------------------------------------  13 《显扬圣教论》卷六云:“讽颂者,谓诸经中非长行直说,...

    王晴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547478.html
  • 「六群比丘」与「六众苾刍」──兼谈佛典仿译及其对汉语的影响

    在律典中颇不乏其例,俨然成了一种「仿译套式」:(4)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尼春夏冬一切时人间游行。(姚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四分律》,T22,no.1428,746a13...方便佛报恩经》(失译附后汉录,T3,no.156,152b27~28) 、《大方等无想经》(北凉,昙无忏译,T12,no.387,1095b13)、《大乘本生心地观经》(隋,般若译,T3,no.159,...

    蔡奇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847510.html
  • 炖煌本坛经校刊记(2)

    在于福田。自法性有功(13),平直是德。佛性外行恭敬,若轻一切人,吾(14)我不断,即自无功德。自性虚妄,法身无功德。念念德行,平等直(15) 心,德即不轻,常行于敬。自修身即功,自修心(16)即德,... 四  六祖言:慧能与使君移西方,刹那间目(13)前便见,使君愿见否?使君礼拜,若此得见,何须往生!愿和尚慈悲,为现西方,大善!大师言:唐见西方,无疑即散。大众愕然,莫知何是。 [P454]   五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4150119.html
  • 略论《维摩经》汉译与收录

    可见费长房称严佛调翻译《古维摩诘经》,颇有疑问,笔者再举数项疑点如下:  (一)《道安录》与《僧祐录》都只记载严佛调与安玄合译《法镜  页62  经》一卷及撰有《十慧》(《沙弥十慧章句》)一卷。[13...太平广记》卷87,异僧类,康僧会,页13,《笔记小说大观》27编,台北,新兴书局,1979年。  33. 《大正藏》,55,2145,58,中10。  34. 参阅刘楚华,〈各种汉译维摩经文比较研究〉,...

    蒋武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2351680.html
  • 西藏学的诞生 ─ 兼述基督教徒所看的西藏佛教

    外面的世界得知的,意外地是西欧的天主教传教士。可以说最早的西藏学学者,也是天主教的神父们。本文从13世纪的东西方接触开始,叙述到19世纪末;尤其是现代西藏学鼻祖的乔玛(1784-1842),是值得今日...West from the 13th century up to the late 19th century. The father of modern Tibetology, Korosi ...

    许明银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1151888.html
  • 浅析六朝汉译佛典偈颂之文学特色(1)

    )。  页31  夜”,两者均为偈颂之体,然两者之意义互异,试说明于下。  “伽陀”即梵语gatha,巴利语亦同,又作伽陀、伽他、偈陀、偈他;义译为讽诵、讽颂、偈颂、颂、孤起颂、不重颂偈等。[13]之... 13 《显扬圣教论》卷六云:“讽颂者,谓诸经中非长行直说,然以句结成,或二句,或三句,或四句,或五句,或六句”(《大正》31?509a)。《法华义疏》卷二又云:“伽陀,为孤起记,亦名不等偈”(见《大...

    王晴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952382.html
  • 西来庵事件前后台湾佛教的动向

    他们再将「调查报告书」及「寺庙台帐」寄回社寺课,其册数之多达有13间,由于明治45年来台,执掌蕃人教化、宗教调查等的事务。大正7年1月任台湾总督府编修官兼翻译官(《南瀛佛教》12之2,页28,昭和9年...需要非常的忍耐勤勉和众多的资金,这是无庸多论的。(页13~14)13又《宗报》第三号「论说」台湾布教中云︰我帝国于武力既得台湾,然实际未镇抚,相继而来的军队冲突,是为感情的冲突……。至于其宗教,彼此无...

    释慧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30855059.html
  • 萨迦派尼僧研究

      [内容摘要]萨迦派尼僧及尼僧教团组织是随着萨迦派的形成及其影响的逐步扩大渐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13世纪起,萨迦派尼僧不仅建有自己的僧团组织和专门从事宗教活动的道场,而且曾出现过许多有成就的尼僧...13世纪中叶至14世纪中叶掌握西藏地方政教大权近百年,在西藏地方占据统治地位。而萨迦派尼僧作为萨迦派教法的另一主要载体,对萨迦派的继承和发展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本文拟依据藏文文献资料,并结合实地考察就...

    德吉卓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92659669.html
  • 从《五部遗教》看禅宗在吐蕃的传播和影响

    事件,自吐蕃王朝迄于13~14世纪。从《五部遗教》的内容分析,它是一部汇编著作,根据社会上流传的有关吐蕃的故事、遗留的有关佛教的古文献(包括发掘出的伏藏文献)等,依照一定的编排体系编纂而成,重点突出...大臣遗教》第13章《顿门顿悟》中载:“和尚摩诃衍说:对于行开示四入行,一报怨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行。第一报怨行,当自己因修行受苦时,自己意中忆念并作此想:我于无始劫中,舍弃清净自性,随顺外境...

    才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95359695.html
  • 中国收藏的敦煌吐蕃文文献

    ⑩] 伯希和还在莫高窟北区的两个洞窟中发现了更多的藏文写本,据推测,这两个石窟都开凿于13至14世纪,绘的是西藏密教壁画。[11]  三、相继带走的文献  1909年,伯希和在北京六合饭店举行了敦煌...探险家随大谷探险队来到中亚,作为中亚爱好者从敦煌得到了大量的汉文、吐蕃文文书。现已分散到日本、韩国的相关机构和中国国家图书馆。[13] 1914年3月,斯坦因在第三次探险时返回敦煌见到王圆箓,王想将...

    [英]散?冯?谢克著 杨富学 许娜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82660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