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上加油,不能滅苦,因為疲於奔命,只是不斷輪迴受苦而已。 方式B:深入禪定,追求平靜 釋尊接著尋師,找到了歌羅羅仙和水獺仙二位老師,深入禪定,《破僧事》上說: (1)詣歌羅羅仙所。既至彼已,合掌...以善尋代替不善尋,其後才能進入四禪。在進入初禪之前所出現的魔王和魔女,不外代表內心的貪瞋習性,在禪修的未至定階段,常會以「禪相」的形式出現。釋尊最後的降魔是以慈心化解了瞋心。 B證得宿命通 依據《...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30440254.html
-
名與色。云何二滅法?謂無明、有愛。云何二證法?謂明與解脫。(T1,57b) 此經由「一成法、一修法、一覺法、一滅法、一證法」一直增至「十成法、十修法、十覺法、十滅法、十證法」。同樣,在《長阿含經》卷...道理而說,是故說名增一阿笈摩。如是四種,師弟展轉,傳來於今。(T30,p772b) 此中將四阿含(阿笈摩)稱為「事契經」,因為其內容是限於「一切事」──蘊、處、緣起、食、諦、念住、正斷、神足等等。...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30540256.html
-
下至蛣蜣地狱色心,皆须六即辨其初后。……今释教主,故就佛辨;以论十界,皆理性故,无非法界,一一不改。故名字去,不唯显佛,九亦同彰。至于果成,十皆究竟。(卷一、398b) 易言之,下自地狱法界,上至...进一步诠释“理即佛”义时,亦如是云: 知一切法,一一含受一切诸法。全法是智,全智是法,待对斯绝,名圆觉诸法。诸法乃是生佛依正,三际十方。此等时处既全是智,何有一处一物一尘体不明了?(卷一、399b...
吴聪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05742742.html
-
梵本已佚,但从梵本译成的藏文本仍存。英藏敦煌文献中还有两件由汉文译成回鹘文的本子(Or.8212-75A/B),长达7015行,相当于汉文本的卷一和卷四,已由庄垣内正弘在三卷本《古代...编号的文书,主要来自藏经洞,个别的出自北区元代窟,如上述Or.8212(75A/B)。粟特文本《头陀经》出自敦煌藏经洞,当无疑义。
《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只有北图玉64(北8300)一卷,由方广錩...
荣新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80543249.html
-
毒五恶的劝诫 在《无量寿经》中,有份占长达全部经文的四分之一篇幅(页274。b~277。c)的教义,这就是所谓的三毒五恶段,也叫悲化段。这段约占卷下一半篇幅的经文,在梵文本、藏文本、唐译本及宋译本中,...称之为「初期无量寿经」,而宋、唐、曹魏、藏译等四本及梵本则为「后期无量寿经」(藤田宏达氏。《无量寿经》──《净土佛教?思想》页41~42、讲谈社、1994、9、14)。 9、大正12,267b~269c...
释慧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2744746.html
-
,所以常以samaya来表示时间,如《大智度论》卷一(T25.65b5~66a16)记载:[6] 天竺说时名有二种:一、名迦罗(kala)。二、名三摩耶(samaya)。佛何以不言迦罗而言三摩耶?答...所作已办,自知不受后有”。 在原始佛教的圣典中,释尊说法都是因应世间的存在(事象)而随顺开示。如《杂阿含经》卷二(T2.8b16~c6)记载: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不与世间诤,世间与我诤。所以者何...
释祖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3245079.html
-
解释大或摩诃(mahaa)一词时又说:
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 善, 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 350b )
这是进一步强调对...很重要的补充。他说:
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 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 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 此名一相三昧。(361a-b)
事物的相( lak.sa.na, ...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1845354.html
-
: ?“报相名色,共阿黎耶识生”(《大正》26--142B) ?“云何余处求解脱?是凡夫如是愚痴颠倒,常应于阿黎耶识及 阿陀那识中求解脱,乃于余处,我,我所中求解脱。此对治,如经‘ 是菩萨作是念:三界虚妄,但是一心作,乃至老坏名死故’”(170C) ?“依彼阿赖耶识观,如经‘大空三昧’故”(172B) ?“复住报行成者,善住阿黎耶识真如法中故。”(180A) ?“一身生随逐故,眼等诸...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5145441.html
-
存在之因;主導與成熟萬物從生至滅的過程。[5]佛教為了有別於外道,所以常以samaya來表示時間,如《大智度論》卷一(T25.65b5~66a16)記載:[6] 天竺說時名有二種:一、名迦羅(...,所以戰勝了「死魔」,也就戰勝了時間。因此,自讚言:「我身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自知不受後有」。 在原始佛教的聖典中,釋尊說法都是因應世間的存在(事象)而隨順開示。如《雜阿含經》卷二(T2.8b...
釋祖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1645769.html
-
有所启发也说不定。 2.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成立时期7 Edward Conze(以下简称 Conze)区分般若波罗蜜多文献的发展为四个时期,即:(1)根本原典的撰述期(约100 B. C...naya-'sata-pa~nca-'satikaa; 相当于《大般若经》第十会)为代表;此时期的般若经典有三个特点:A. 将般若波罗蜜多义浓缩为简短但有效的咒语形式;B. 在密续文献中,般若波罗蜜多以种子...
廖本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4045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