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6423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五十三参与人间佛教

    他说:   “如果你希望我做你的上师,不要把我这个人看做上师,因为每个人格都有其缺失。只要我们致力于观察别人的不完美,我们就剥夺了自己向他们学习的机会。” (5)   这些...三十三,页811。   (4)引自《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疏》,澄观作。卷三,页68。   (5)引自《白云之道》(The way of the White Clouds), Govinda著,周仰南译,...

    游祥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0344260.html
  • 妙泽居士著:佛学的真实面目(1)

    本书的缘起(前言)   1:佛学是怎么一回事?   2:‘佛’ 是一种什么概念?   3:佛学不是宗教   4:什么是‘佛法’?   5:...转识成智’)。所谓万有归本,万法归宗,予胜义谛中,这个‘宗’即是指根本智慧或‘实相’。这是一个对立统一的问题,大家一定要懂得相应。   5:...

    妙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1644294.html
  • 中國佛教的思惟發展(1)

    著爭論[5]。因為語言究竟先於思惟而存在,抑思惟先於語言而存在,或同時存在,迄今仍未獲得定論[6]。一般說來,語言的產生原依據外界存在的事物,由於我們面對一切事物的形象,予其構劃一共同認知的符號,於是...

    張曼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144302.html
  • 孔维勤:宋释永明延寿之理事观(1)

    事事无碍之随缘真如也。  因此自见无尽,知理事俱在一心,以定慧力内外庄严,发起本妙觉心真如相用,永明喻 “似磨古镜,如莹神珠,光彻十方,影透法界,无令一小含识不承此光。”[5]可谓即心是佛语,佛语在一...

    孔维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444305.html
  • 刘贵杰:僧肇思想之基础(1)

    而求静,以知物不迁明矣”[4]  p. 314  道行般若经萨陀波伦菩萨品谓:宇宙事物原不知由何处而来,亦不知往何处而去[5] 。中观观去来品谓:从方位观察,可知某人正前赴某地,然前往之人并未由某方位...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544307.html
  • 刘贵杰:僧肇思想之基础(2)

     [2] 物不迁论,大正藏卷四五,页一五一上。   [3] 物不迁论,大正藏卷四五,页一五一上。   [4] 物不迁论,大正藏卷四五,页一五一上。   [5] 道行般若经卷九,萨陀波菩萨品云“空本无所...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544308.html
  • 龙树‘回诤论’中的“空”之研究

    rdquo;( pramā?a );而这四种“量”,则是正理学派所提出来的。正理学派的创立者──瞿昙( Gautama )[5],相传是本派主要经典──‘正理经&...Tradition of Nyāya-Vai?e?ika up to Ga?ge?a, Princeton Univ, Press, Princeton, New Jersey, 1977.   (5)...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544309.html
  • 從宗教與文化背景論寺院經濟與僧尼私有財產在華發展的原

    謝也可食(頁一九六中)。 史記[5]卷九二淮陰侯列傳略云: 淮陰侯韓信(卒於公元前一九七)者,淮陰人也,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韓)信釣於城下,... Etiquette 一文頁八十,刊於 Sino-Indian Studies, Liebenthal Festchrift , vol5 part 3 and 4 Santiniketan ...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644310.html
  • 《华严经》普贤行愿思想之研究

    “普贤法身”(都具有后吉祥或     圆满的意义)(注5)。甚至有些经典,将普贤译为遍吉,实际     只是翻译不同,因为遍就是普,吉就是贤,遍吉就是普遍吉     祥的...能所相薰,而了知心佛一体,当体即空,     自然能远离能礼所礼的相。       (5)起用礼:虽然没有能礼所礼的相,但是还能普运身     心,遍入法界体,发广大心,如普贤一身现多身,遍...

    杨政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644311.html
  • 在电脑上读《金刚经》(1)

      ﹝3﹞陈真谛三藏译本    《大藏经》No.237   ﹝4﹞隋笈多译本      《大藏经》No.238   ﹝5﹞唐玄奘译本      《大藏经》No.220(《大般若经》577卷第9分)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3244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