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4、b。(31) 唐法藏《华严游心法界记》(大正45、646、b)。(32) 大正12、265、c。(33) 大正12、343、a。(34) 大正12、343、b、c。(35) 《综理众经目录》...缘故,又上述《无量寿经》中,谈及「深入菩萨法藏,得佛华严三昧,宣扬演说一切经典,住深定门,悉睹现在无量诸佛」。此中「佛华严三昧」,也称之为华严定,是华严十定之一,普贤菩萨入的禅定(31)。又《无量寿经...
释慧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5345124.html
-
的文史学养极高,所以他的论文,如〈凉州石窟遗□和“凉州模式"〉 ( 注 29)、〈敦煌莫高窟早期洞窟杂考〉、( 注 30) 〈南朝龛像遗迹初探〉、( 注 31) 〈克孜尔部分洞窟阶段划分与年代等问题的...敦煌艺术成就的重要论文, 如〈十六国、北朝时期的敦煌石窟艺术〉、 ( 注 35) 〈早期的莫高窟艺术〉、( 注 36) 〈唐代前期的莫高窟艺术〉、( 注 37) 〈唐代後期的莫高窟艺术〉、( 注 38)...
李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80445156.html
-
繪製八難圖,那即是﹕冤仇、水災、 惡象、火災、野獸、毒龍、劫賊、囚獄等。除了「象難」一 事外,他對經中所敘述的是很相近。(註31)因其是與本生 經Jataka... 利益起見,此菩薩能看得更佳與做得更好。」(註35) 四、不空罥索觀音(Amoghapasa)----命名之意為「罥 索」喻菩薩之四攝法,用此以鉤取人天之魚於...
巴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85845303.html
-
荷澤一系的在京人物。又如澄觀 自己曾從「洛陽無名師咨決南宗禪法,復見慧雲禪師了北宗 玄理。」(註31)這位無名正是荷澤神會的弟子之一,與宗 密的祖師智如同屬一輩...禪門師資承襲圖」中,指出慧能是南宗的第六 祖,荷澤神會是第七祖。(註34)胡氏對宗密這一說法,也 不能相信。他的理由是這樣的﹕(註35) 我們既然不想...
冉雲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85845304.html
-
与拾是相对反的,
页31
不是这个便是那个,不是那个便是这个;此中并没有第三个可能性,或中间的东西。这便是排中。但《坛经》说自性,却不是这样,却是它既不取著也不舍弃事物,在事物中表现灵机无...注14)另外,较慧能早出的天台宗智者大师,亦曾多次论及无住本及以之立一切法的问题。(注15)
页35
慧能说无住,很可能受到这些说法的影响,起码受过《金刚经》思想的启发。上面我们解释定慧品...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1845354.html
-
禅,于宗喀巴佛前启封掣之(注 31 )。
呼毕勒罕为蒙古语 Khobilai,其意为自在转生。 即身死之 后,本性不昧,寄胎转生,而接前生之职位(注 32 )。《 ...
而且在八思巴时代几任本臣,都是由帝师荐举而由可汗任命 ,对其中不肖的本臣,法王自已并不能随意处死,必须依可 汗的敕命才能执行(注 35 )。可见本臣并非...
林明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1945355.html
-
三十七个问题。 [31] 圣印法师《六祖坛经今译》页二十七,行由品第一,一九八○年初版,台湾,台北市。 [32] 同上,页二九,行由品第一。 [33] 《语类》卷九十五。 [34] 《语类》卷一二六。 [35] 同上。 [36] 《语类》卷六十二。 [37] 同上,卷一二六。 [38] 吴耀玉《三教蠡测》台北市新文丰出版社,一九七六年版,页三○○~三○二。 [39] 同注三十七。 ...
曾春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545396.html
-
笔者 页31 撰写“佛教伦理学”的“教证”与“理证” ──以拙著《佛教伦理学》为例 法光学坛第五期(2001) 所设定拙著《佛教伦理学》的功能,不是丰富的资料引文与考据,而是将资料咀嚼消化后,取...原委〉中,以“缘起”为出发点,分析僧团为何会采取民主共议的制度,而无法产生中央集权制的世界性教廷与教宗教皇的 页35 撰写“佛教伦理学”的“教证”与“理证” ──以拙著《佛教伦理学》为例 法光学坛...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945409.html
-
宿,太平广记(注31)卷四八八唐元稹(七七九—八三一)撰莺 莺传,略云: 唐贞元中(约七九九)(注32),有张生者,游于蒲( 州),蒲之东十余里有僧舍曰普救寺,张生寓焉。适 有崔氏霜妇将归...一九六九)元白诗 笺证稿一书(注33)所考,莺莺传是元稹自述本身对一女子始 乱终弃的事迹,而“张生”即元氏的化名(注34),普救寺亦 真个属当时蒲州一家佛寺(注35)云云。然则传奇所述妇女携 ...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0345469.html
-
“本然”状态,这从下引的一则话中,即可证实: 何晏以为圣人无喜怒哀乐,其论甚精,钟会等述之[31]。无喜怒哀乐,显然的,这已经是一种脱离感觉的本然静止状态了。以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来说,喜怒哀乐,都是人...散论关涉“道”的资料看来,何晏仍是一个相当有深度的启蒙人物。如道论与无名论等一些断片散句的表现[35],那仍不失为一个很了不起的新学大师!只是在“论语集解”中一些他自己的注语,则确有些不及王弼的“释疑”...
张曼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0845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