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汉文摩尼教文献中的“佛性”、“明性”、“光明性”、“性”等,都是指“光明分子”,亦即人类的“灵魂”[31]。显然,信徒们的最大愿望,即是解救“灵魂(=光明分子)”,使之脱离“可厌肉身”,最终... 看看这尘世,以及万物的牢狱, 迅速地摧毁一切贪欲。 烈火、毁灭与恐怖, 将把存在于此的一切都征服。 ……[35] 十分明显,圣歌一方面将法世及一切生物的形体描绘得极其可怕、可鄙,另一方面则...
芮传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44644642.html
-
”称为“制书”,因为“曌”字音“照”,其义亦同。[31] 而“照”的本义即是“明”。《说文》释其字道:“照,明也。从火,昭声。”或者,相当于日光,如《淮南子?本经训》:“照耀辉煌。”光所及者曰“照”...。《孝经》曰:‘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上帝,谓五畤帝太昊之属。黄帝曰合宫,有虞曰总章,殷曰阳馆,周曰明堂。”[35] 则知明堂之制,乃是取法天地和天象等自然环境,故有“上圆下方”等形制;同时,在...
芮传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44644643.html
-
官吏与土豪劣绅互相勾结,蚕食侵吞。 民国七年安徽蒙城县公署为筹措教育经费,招集全县之士绅,开教育行政会议,遂援用“管 31 理寺庙条例”,以为教育经费的财源。 一、有庙无会之庙产全部征用。 二...基础。 在僧伽制度方面,先有马祖道一禅师和他的法徒百丈怀海,因欲改变佛教东传的制度,使僧 35 众过著有秩序、有纪律的集体生活,遂有“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的名训。这不特改变僧众云游乞化生活,...
东 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0044681.html
-
凡夫怎能做佛。又或者说,信佛念佛的人,死后阿弥陀佛能接受他的灵魂到西方去。这是不识佛是何物的人的说话,殊不知佛和我们本来是同一样穿衣吃饭的人。 31 因为他有得着正信修行,了解人生的意义,明白宇宙...几位信徒也尽力帮助-或者贴壁单,或者打铜锣,或者准备会场,或者去届出衙门。听说,东台地方,无论什么讲演,都是非届出不可的,若西部台湾,除了政治讲 35 演或屋外讲演的,宗教的讲演完全没有届出的必要...
林德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0544695.html
-
不能称为“法王”。那么,其理论的直接来源何在呢?目前尚存在着争议。萨噶斯特对《白史》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此书尽管是后来才形成的,但其内容的核心却是以元代的思想宝库为基点的。[31]这部著作对“两种原则”...哈尔在宗教和国家的权力分配中看到了“内亚概念的广泛传播”,[34]莫塞斯又以拓跋王朝(4~6世纪,本文指北朝)为例进一步揭示、论证了这一问题。[35]
(二)功德文与蒙古宫廷
在蒙元时代的回鹘文题记...
[德]茨默著, 桂林,杨富学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0944699.html
-
醫院做醫療採訪,鼓勵病人求生意志,並配合醫生治療,指導病人家屬心理建設,協助病人復健。(六)定期舉辦郊遊、健行聯誼社團活動。(七)調解各種法律糾紛(註31)。根據前面活動項目可以得知,萬佛會的社區服務...事業等(註33)。到了今日的現代社會則與西方的社會福利服務事業結合,是一種以援助個人與其社會環境的相互適應為目的的制度(註34)。佛教的福利性活動主要可以分成「物質」上的救渡與「精神」上的救渡(註35...
鄭志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1144703.html
-
decompositional analysis)[31]。例如,當這個字母為動詞的上加字時,經常表示「及物動詞」或「能所相異動詞」(藏bya-byed tha-dad-pa'i bya-tshig),而在音韻學及...。但對西藏語而言,形容詞與名詞的詞序是「名詞╱形容詞」而非「形容詞/名詞」,這是一個例外的情況。[35](2)西藏語的「格助詞」概念來自於梵語,但表達方式與梵語不同,前者為「孤立型語言」(...
廖本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1344709.html
-
释迦拈花,迦叶微笑,教外别传之法,虽不立文字,而历代祖师为解粘去缚, p. 31 以文字示第一义谛者,亦复屡见。…未尝不使后人于铜墙铁壁中,稍获入处。然大藏所收禅籍甚少,至于单行刊本,则更寥寥...艺术遗迹之研究〉、 p. 35 〈敦煌壁画之研究〉三篇文稿,以备提出报告。终以时机未成熟,而未提出。[105] 1971(民60),64岁 是年,其徒圣严法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特告诫: “汝...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1444711.html
-
弥勒出版社翻印,民国七十一年版。 30.张怡孙主编《藏汉大辞典》、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年版。 31.《阿昆达磨大昆婆沙论》。大正藏,·册二七。 32.世亲著《俱舍论释》、大正藏,册二九。 33.无著著《大乘阿昆达磨集论》、大正藏,册三一。 34.无著著《究竟一乘宝性论》,大正藏,册三——。 35.君庇亟美撰,『陈那以後之量论』 (《中国佛教史论》,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60544837.html
-
。是为十,菩萨恒以此心观察众生。[31] 菩萨缘于众生为欲染所系,在生死轮回中载沉载浮无所依怙,且多造恶业不知醒悟,于诸佛法不知领受而起大悲心。另《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四记载,菩萨以观察世间众生之苦而...的“四念处”[35]、“四无量心”[36]…等法门。本文仅以六度为主,约略的探讨大悲心在菩萨的六度修学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不过在探讨本主题之前,吾人应该先了解,在菩萨的行持过程中,假如产生了什么心态...
张旭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3045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