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716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提婆达多之研究(二)

    页上。  (41)《大正藏》第二十四册,第八五七页下。  (42)《大正藏》第四册,第六八七页中。  (43)印度自古有所谓[人生四阶段],即一、学生期,二、家庭期,三、林栖期,四、云游期;是人生必经...

    永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2441891.html
  • 对现代中国佛学研究的反省

    思想论,未始非进步者。”42  他们于历史、哲学、宗教之间界限的真切领悟,对史学研究在佛学整体中的限度的明确认识,反过来又红又专构成他们那通达、高明的史识,使他们在从事历史表达时不停留于“罗列事象之同类...上海书店1991年版。  41 同上。  42 陈寅恪:《〈大乘义章〉书后》,载《金明馆丛稿》二编,第164-165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版。  43 这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

    冯焕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2141962.html
  • 房山石经华严典籍考

    一卷[42]、《华严十门看法观》一卷[43]、《阿弥陀经义记》一卷[44],但皆已散逸。现存著作为《华严一乘法界图》和三百字未满的《白花道场初愿文》[45]。  两个系统的传记资料虽然有所不同,但在义湘...]《三国遗事》卷四,《大正藏》卷49,1006上—1007上。  [40]《大正藏》卷50,729上—729下。  [41]续藏经影印本133册493页。  [42]《新编诸宗教藏总录》卷一,《大正藏...

    姚长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3941979.html
  • 敦煌结夏安居考察

    诵律》卷二十四 载,佛陀规定为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夷等七众之 事,方能离界外出。[42]《四分律》卷三十七亦有安居者在定住期间,应檀越 邀请为式叉摩尼忏悔、比丘为沙弥授戒等外出...1047a。   [42] 同注[37],174页。   [43] 《四分律》卷37,《大正藏》卷22,833c834a。   [44] 王邦维《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112页。   [45]...

    湛如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4141983.html
  • 大乘菩萨戒若干问题之考察

    摄善法者,誓行众善,行二乘偏近小行。[42]  文中加点之三个“行”字,疑为“治”字。正因菩萨三聚戒,能止一切恶,故具清净义、圆 正无缺义、甚可宝重义,是世出世间最上第一的摩尼宝珠。所以正如吉藏大师在《...30,515页下。  [19]《瑜伽师地论》卷42,《大正藏》卷30,521页上中。  [20]《瑜伽师地论》卷40,《大正藏》卷30,514—515。  [21]《菩萨戒义疏》卷上,《大正藏》卷40...

    智 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4241984.html
  • “识变”刍议

    现行果识。就其“种生现”,它体现了现行果识是依他起性的。而这现行 果识,可以统摄一切法。在《瑜伽论》中,这现行果识或一切法,还可概称为“唯事”或“ 唯法”[42]。此二概念所指,即为因缘所生之法,也...梵文P191,顺6行;汉译P111倒10行。   [41]同前注 梵文P160倒7行;汉译P42,彼有不可知执受处表别者。   [42]《瑜伽师地论·菩萨地真实品》,大正30,P488b。   [43...

    正 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4941987.html
  • 神会及其禅学思想

    ,勿使惹尘埃”之义。普寂、降魔藏等承接神秀禅法更主张:“凝心入定, 住心看净,起心外照,摄心内证”。[42]这些都是方便渐悟法门了。 而南宗慧能系认为这种渐拭式的修法不究竟,甚至有障道的可能,《坛 ...圆觉经大疏钞》,同[5]。   [39]《禅门师资承袭图》,同[5]。   [40]《大乘无生方便门》,见《大正藏》第八十五卷,1273页下。   [41]同[8]。   [42]《神会和尚禅话录》29页...

    亚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5541991.html
  • 中国佛教十大名山(中)A

    堆积 而成的石阶。山中有太乙池,水面百余亩,既可坐在岸边垂钓,也可以乘舟至湖中游赏,湖 光山色,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动人山水画。池之外,又有龙移湫、澄源湫,传说为天宝年间(7 42—756)山...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4642040.html
  • 中国佛教十大名山(中)B

    白鹿,人呼其为白鹿先生,称其所居为白鹿洞。唐末,为避战乱,不 少儒士来此读书讲学。南唐升元间(937—9 42),此地开始建学置田,称为“庐山国学”。宋初扩为书院。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4742041.html
  • 《新唯识论》研究

    俱舍论》的讲习[39]而晚近的欧阳渐在办学时也一再强调小乘的重要性。[40]而从六家七宗[41]开始的另一思想趋势则尝试绕开小乘佛学,以“格义”[42]的方式使经子之学直接与大乘佛学相嫁接,这就好像希腊...

    陈强(博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5242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