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188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长阿含经》和《长部》的核心教导

    住,所称赞之圣定蕴者何耶?  (b)童子!比丘如何保护其诸根门耶?……  复次,阿难!彼尊者瞿昙,劝导、令入、使诸众安立其处,所称赞之慧蕴者何耶?  (c)于此有比丘,如是心已寂静、纯净……于解脱时,...回答的(a)、(b)、(c)三段经句,分别就是【戒学?定型句】、【定学?定型句】、【慧学?定型句】。  以上北传的《长阿含经》N20,N22-29,加上南传的《长部》D6,D7,D10,共有12部经...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2647813.html
  • 心、心所思想的產生過程

    只有在《中阿含》、《雜阿含》中,『心所有』或『心、心法』等詞被用來作為心所之意」,可推知此處日文原本之「雜」,應為「長」之誤。 14 《中阿含》卷44(大1, 708b)。 15 Majjhima, iii, p. 214. 16 《中阿含》卷47(大1, 720c)。 17 《雜阿含》307(見法)(大2, 88b)。 18 《五事毘婆沙論》卷下(大28, 994a)...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448003.html
  • 有部、经部等对于心、心所的论争

    ”   19 《婆沙论》卷42(大27, 216b)。   20 同上,(大27, 218c)。   21 同上,卷90,(大27, 462c)。   22 《俱舍论》卷28(大29, 147b)。   23 《成实论》卷6(大32, 286c)。   24 同上,卷12(大32, 334c)。   25 Kathāvatthu, 7, 3.   26 根据Points...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548007.html
  • 原始佛教的證悟

    證悟,後世佛教稱之為「見道」,也就是見到聖道,即得到佛教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確立佛教的信仰。在此初步的證悟中,依照學人的性格,有(a)從宗教信仰進入,以及(b)從理論的理解進入兩種區別。但是,其實也...自己的命運或修行的進展等,是否正確。 具備四預流支,也就是具備法鏡者,與前述四不壞淨所說的相同,不墮三惡趣,成為須陀洹、不墮法,乃至決定成正覺。   三、最初的證悟(b)隨法行(現觀) [...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748011.html
  • 对大足宝顶《父母恩重经变》重新研究

    」本,和乙「北8204号(人22)」本,两个版本,并由甲、乙底本衍生出甲A、乙B的删节本。[19] 甲A本现存最早的就是上文列举的安 13. 《敦煌宝藏》册109,页224~225。14. 同上注,...2034的对勘本。19. 乙B本,参见《敦煌宝藏》册109,北8202号至北8211号,页224~241。 页124对大足宝顶《父母恩重经变》重新研究中华佛学学报第十五期(2002.07) 岳卧佛院第59...

    胡文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84449138.html
  • 尼采对佛教的批评及两者形上思想之比较

    尚未寻找到良方。  (B)虚无主义作为精神下降和倒退的标志:即消极的虚无主义:  它是衰弱的标志。精神的力量会是疲乏的、衰竭的,以致迄今为止的目的和价值都不再合适且再也找不到任何信仰——  价值和目的的...必须能够伴随所有我的表相”(康德,《纯粹理性批判》,B131)。笛卡儿以为,“我”作为主语是思考活动之所以可能的条件,所以思考的内容是作为谓语被主语的“我”所设定而出现的。但是尼采反其道而行,他说:“...

    刘沧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3851600.html
  • 佛教布萨制度的研究

    佛教的“忏悔法门”,一般都会以为只有“梁皇宝忏”或“水忏”等忏法。但是,“梁皇宝忏”的兴起年代,是在中国六朝时的梁武帝朝(梁武帝502~550B.C在位);而“水忏”则是晚至唐代才兴起的忏悔法门。这两...------  [5]《杂阿含经》卷三十七,(一0三九),大正二,NO.99,P271b。  -----------------------------------------------------...

    罗 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0551880.html
  • 《阿含经》和《说无垢称经》的不二法门初探

    公元 406 年翻译的三卷本《维摩诘所说经》(T. 475, vol. 14, pp. 537a-557b)。  有关《说无垢称经》的各种语文的版本或译本,学界已有相当多的书目  ----------...415-438; Richard B. Mather, The Doctrine of Non-duality in the Vimalakīrtinirde?a-sūtra, Ph.D. ...

    蔡耀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3952296.html
  • 有关阿赖耶识语义的变迁

    ,若只就内容来看,汉译《增一阿含》卷十七,<四谛品>第三经(大正二.631b)可视为与无著所引为同类者,只是爱、乐、欣、熹阿赖耶的部份变成“多有所著”;“非阿赖耶法”变成“不染著法”[14],当然仅...名词。语根lii有二类意思:(A)、凭倚、居住、隐匿之意;(B)黏著、缠绵之意。加上表示“靠近”之意的接头辞aa,再形成名词之后,前者应变成有住;家、住所、隐居所、鸟巢等义;后者则变成有爱著、贪著、...

    陈一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752378.html
  • 介绍大乘佛教

    与在家之区别,但继其后成立的《大品般若经》云(大正8·221b)︰‘是菩萨离于淫欲,从初发意常作童真,莫使与色欲共会。’此即显示有离淫欲的出家菩萨。尤其文殊菩萨曾被称为‘法王子’(kumarabhu^...经典等所说如下︰   (一)大乘经论所说之大乘   (1)大乘经所说︰《法华经》卷二〈譬喻品〉云(大正9·13b)︰‘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55452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