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及又鸠摩罗什译《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称《佛遗教经》)[31]等经,都有以牧牛譬喻修行的经文,甚至有一部经的经名就叫《佛说放牛经》[32]。因此可以说,以牧牛譬喻修行本来就是佛陀教化众生的一... [28]《大正藏》第1卷,页589,上-中。 [29]《大正藏》第2卷,页292,上。 [30]《大正藏》第2卷,页312,中-下。 [31]《大正藏》第12卷,页1111,上。 [32]...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12268957.html
-
法华方便品曰:‘得阿罗汉最后身。’胜鬘经宝窟中末曰:‘最后身菩萨,菩萨之人,于最后生未成佛前名最后。’ 8行,堪kan音刊,胜任。 31页2行,度:duo音夺,量长短。 6行,【义趣】(术语)义理之所归趣也。法华经方便品曰:‘了达诸义趣。’玄赞三曰:‘是所说义,何所归趣?’ 31页7行,葦,苇:wei音伟,[苇子]芦苇。 32页3行,異,异yì音义,⒈不同,不同的:~乎寻常。同工~曲。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82969033.html
-
。[31]至万历年间皇帝还命太监李友重修大文殊寺。在明朝廷的扶植下,文殊寺的地位越加显赫,到清初时,已在五台山众多的藏传佛教寺院中处于首要地位。 释迦也失在五台山居留期间所从事的法事活动,据《大慈...13页上。 [29](明)释镇澄:《清凉山志》卷二。 [30]任宝根、杨光文编《中国宗教名胜》,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88页。 [31](明)释镇澄:《清凉山志》卷二。 [32]固始噶...
陈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90669055.html
-
祖师名表上没有王梵的大名(第270页)。文中不止一次地表现出了与民间道教的共鸣,在五斗米道会时代,四川是民间道教的一个活跃中心。柳田圣山文导论的结尾部分(第31页以下)是写本史料表和有关《历代法宝记》...1968—1967年间发表的十二篇之多的日文著作;他发表和翻译了(第4—12页)伯希和敦煌藏文写本第116号残卷(第41—67页背面),还搜集了(第12—31页)二十部其它有关中国禅师大师的文献,并且参阅...
戴密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64269812.html
-
微言而有征;效之以事,可无惑于大道。[31] 原版全文 本文原文 慧远首先给“神”的概念下了明确的定义:“神”是一种“精极”的“灵”。然后他对“神”的概念作了进一步的深刻分析,认为“神”充满...49]:《中国佛学源流略讲》,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4页。 [31]东晋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形尽神不灭五》,僧祜《弘明集》卷五,《弘明集·广弘明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宋碛砂版大藏经...
普 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52069968.html
-
金荣华教授将此类故事命名为“善用小钱成钜富”,是很恰切的。故事本身就具有浓厚的民间口头文学意味,从一部印度古代民间故事总汇《故事海》一书中就载有同类型的“商人的故事”(《故事海选》31-32)来看,也...讲的是猕猴与鳖交友,鳖欲取猴肝为妻治病,猴以肝悬树上不在身而机智脱逃的故事。此故事又见于《生经》中之“佛经鳖猕猴经”及《佛本行集经》卷31。本篇的叙说较为平淡,只是构造情节时,将鳖与猴这对具有不同生活...
刘守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63870028.html
-
“庞眉大目、朵颐隆鼻”的“胡貌梵相”的罗汉当形成于五代吴越画家贯休(832—912)绘制的十六罗汉。贯休曾于天复年间入蜀(901—904),蜀主王建赐号禅月大师,(31)蜀地很多十六罗汉像,与大师的...除提举成都府路买茶公事。杞于秦川,宗闵于成都置司。后改名都大提举茶马事。” (31)《图画见闻志》:禅月大师贯休,婺州兰溪人,道行文章外,尤工小笔。尝睹所画水墨罗汉,云是休公入定观罗汉真容后写之,...
谢继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54270304.html
-
分别熏习,业熏习所障蔽,不一定能无碍的交流;但如能透过“名言无实”的关隘,便能随分随力,息息相通。这也就是人类──众生慈爱的根据,佛法的“同体大悲[31]”,“无缘大慈[32]”,都依此而确立。 ...宗教实践上,统一世间与出世间、烦恼与涅槃,即所谓假有性空,不著有、无二边之观点,即称中观。(《佛光大辞典》p.1037。) [31] 同体大悲:指观一切众生与己身同体,而生起拔苦与乐、平等绝对之悲心...
释敬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33470572.html
-
的无功用的功用,实为相续不断的佛所作的。 除了前引文 (大正31,827上) 论述了《宝性论》的有垢真如和离垢真如,下列引文又阐释“无垢真如”的“两种清净”,亦即,“自性清净”与“离垢清净”: 已...关系的讨论,此如前引之真谛译《摄大乘论释》卷七<释应知入胜相> 之引文 (大正藏31卷,200下)。而《佛性论》则反其方向,由佛性、如来藏说的向度探讨如来藏说与唯识思想的交涉的问题,提出“三性摄如来性...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34270581.html
-
,都在谈无说空、辨析本末真俗。例如,作《法性论》的慧远(参见上文惠达《肇论疏》);与道安同时著有《释即色本无义》的支道林(约314-366),“道林之学自以为属于本无宗也”[[31]];此外,据《高僧...……僧肇因此斥为‘好无之谈’也”,因而可以说汤先生倾向于认为僧肇破斥的“本无”是竺法深为代表的“本无异宗”。 [30] 僧镜曾作《实相六家论》,详见元康《肇论疏》(同上)记载。 [31] 详见...
何欢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51770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