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面》一书中的三、四、五章,取名为《论初期佛教逻辑及其有关文献》。(注37) 近百年来中国学者对国际因明研究有所译介,但从总体上看,这种译介还是比较零散,有待於进一步加强中外学术交流,以开阔我们的眼界...论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34)刊於《江西师院学报》1981~1982年各期。 (35)收於《因明新探》,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36)收於《因明论文集》。 (37)同上...
姚南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00238007.html
-
再者,后有第二种说法,如云: “有义:五识……容有,……虽无明记曾习境体,而有微劣念境类故。……未自在位此五(指五别境心所,自然包括“念”心所)或无,得自在时此五定有。”(37) 由此可见佛家...三一、页二六。 (35) 引文出处,同於前注。 (36) 文撮摘自《成唯识论》,《大正藏》卷三一、页二九。 (37) 同见前注。 (38) 亦见《成唯识论》,同(36)。 (39)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04738063.html
-
真实性(注37)。 这段《正理经》Ⅱ。 Ⅰ。 19。的注释, 和上引《回诤论》文的意思比较接近。而《回诤论》的反驳是:汝语言有过,非是火自照;以彼不相应,如见 中瓶。此偈明何义?彼量如火,自、他能...思想》,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民国73年,页163—164。 (注34)27—28。 (注35)Ibid, p。28。 (注36)Ibid。 (注37)Ibid。 (注38)引见《大正藏》...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22538184.html
-
一样,量证明了它们自己和正知对象的真实性。因此,现量证明了它自己和感官对象的真实性(注37)。 这段《正理经》Ⅱ. Ⅰ. 19.的注释, 和上引《回诤论》文的意思比较接近。而《回诤论》的反驳是:汝...Vidyabhusana, The Nyaya Sutras of Gotama, pp. 27-28. (注35)Ibid, p.28. (注36)Ibid. (注37)Ibid. (注38)引见《大正...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30438228.html
-
36 就当境一直写出,而远近正旁情无不届。37 但用吟魂罩定一时风物情理,自为取舍。古今人所以有诗者,藉此而已。38 所谓“当时片心一语”,所谓“追光蹑景”,所谓“情感须臾,不因追忆”,所谓“但...》,第14 册,页741。 37 杜甫〈初月〉评,《唐诗评选》卷3,《船山全书》,第14 册,页1023。 38 曹学佺〈十六夜步月〉评,《明诗评选》卷5,《船山全书》,第14 册,页1449。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33838269.html
-
发祥 论藏族传统寺院教育中的诤辩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发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04 37 黄志强 因明论式与缘起说 学术论坛 2000/04 ...
刘邦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52038326.html
-
没有了。这用手压就是使声音消失的原因,所以说我是知道的,你不能说不知道。 2.2.37 看不到灭的原因,在它常存的情况下,才意味着它是常。 在2.2.36中说了,说:你不承认无常是不行的。声只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60138374.html
-
.36 “感知不到”不能成为不存在的理由,因为可以推知。 正理派说:现量觉察不到可以由比量把握呀。推理的依据是什么?就是视线可以被障碍! 3.1.37 知觉(与非知觉)取决于实体和属性的不同...是欲求和厌恶的依托体吗?能说斧子有欲求和厌恶吗?当然是不能的。同样的道理,身体也不是欲求和厌恶的依托体。在正理派这儿,其依托体是我(灵魂)而不是身体。 3.2.37 它们的区别在于一贯性和不一贯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60238375.html
-
根本就不存在的,连一点儿影子也没有,但我做了一个大老虎的梦还是有的。这一句经文就是这个意思。 4.2.37 错误的认识有两重性,因为可分为真相和我们的认识。 任何错误中都包含有一点儿正确的内容,...性”。声体上并非另有一个实在的恒常的“无常性”与声体常合不离。 最后一个倒难是果相似。 5.1.37 (有人说)勤勇无间所发(即不断努力的结果)不只一种,这就叫24)果相似。 这个果相似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60438377.html
-
后半期译出了第一本因明著作――陈那论师的《因轮论》[gx37] 。815年,赤祖德赞即位,他对佛教的弘扬起了不小的作用,对译场翻译人员展开培训,精选了一些译师,还从印度等地请了一些大德,藏人自己也出了...摘编。 [gx37]见剧宗林《藏传佛教因明史略》页15及页17,这部论由寂护与藏人法光(曲吉囊瓦)译,但前弘期《丹噶目录》中未收录,布顿佛教史中则收录了,可只署名为“法光译”,没有寂护的名字。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61138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