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兴寺碑序〉说:“物本于道,道行于人,人资于教。”又说:“夫教,始于儒,中于道,终于释。”[1]这里所谓“教”,既指社会推行的教化,又指个人学养。所谓“道”,特指社会通行、众所认知的处世之道。许登的...------------------------------------------------------------ [1] .许登〈润州上元县福兴寺碑序〉(大历五年〈770〉六月),见《江苏...
张 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1946118.html
-
以明缘起。”就分明是以“法界缘起”来分染法与净法的两种阐述。[1]并由此来统摄华严大经所说的众多缘起法门。日本佛学家.本幸男即引《大乘起信论》:“依一心而有二种门,云何为二:一者‘心真如门’,二者‘...------------------------------- [1] 坂本幸男,〈法界缘起的历史形成〉,《华严思想论集》,张曼涛主编,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8,页191。 [2] ...
叶海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1946119.html
-
1604~1677),二人皆为晚明思想家,一为禅一为儒,但他们都曾经认真地针对《大学》的知行问题,在《大学纲目决疑》及《大学辨》中1,提出深度的观察与反省。从两人的思想见地、理解的角度,或最后推出的结论,...-------------------------------------------------------------- 1释德清之〈大学纲目决疑〉最早见录于明版嘉兴大藏经诸宗部《憨山大师全集》...
周丽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2146122.html
-
来长安,集一时之俊彦,“既精译《般若》《方等》,又广传龙树提婆之学。”1在翻译佛经方面,重译正本“时手执胡文,口自宣译,道俗虔虔,一言三复,陶冶精求,务存圣意,其文约而诣,其旨婉而彰,微远之言,于兹...推尊为宗师的有“僧肇为三论之祖,道生为涅槃之圣,僧导、僧嵩为《成实》师宗之始”。 1 本段的说法参考,1.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以下省称《魏晋佛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孙长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2246123.html
-
波罗蜜,以八事正说。’(注1) 。金鬘疏序文云:‘圣弥勒采取瑜伽行派的实践次第,作现 观庄严论,以八事七十义,揉释般若经。’(注2)这说明了 :弥勒采取瑜伽行派... 以上就是世尊在般若经中对于三宝的教授(开示)。(注19) 三、结论 1、宗喀巴在第一科‘三宝总义’中,分别引用了俱舍 ...
陈玉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3846165.html
-
北凉的弥勒净土思想及其禅窟造像 圆光佛学研究所、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赖鹏举 圆光佛学学报 第四期(1999.12) 页1-24 -----------------------------...而赴,则应万形而为像,即群情而设教。乃至形充十方而心不易虑,教弥天下情不在己。[1] --------------------------------------------------------...
赖鹏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246191.html
-
佛教能够在这种“夷夏之辨”的传统意识形态底下,能够知难而退[1]。然而,站在一个外来文化的输入者而言,尤其是远从西域到中国来的佛教传教士,当然是希望能设法找出佛教与儒家文化的共同点[2],好使得这一个...----------------------------------------------------------------------------- 注释 [1] 例如,唐代的文学家韩愈,在...
黄俊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846204.html
-
兹将上面之表,归纳为三种哲学 (实相哲学、性具哲学 、宇宙哲学)以作本文之“本论”。 三、实相哲学 1、实相的原理 ...试论,即: “如”的本来面目,有三点特质,一是“生命性”,二 是“普遍性”,三是“精神性”,今,分述如下: (1) 生命性 万有的本来面目,是...
李世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0446212.html
-
发展(1)。因为佛教在中国源远流长,牵涉面极广,本文无 法深论,因此只专注在一个特别能突显中国人思惟方式的禅 净融合主义上。首先略为讨论几个中国人思惟方法之特征, ...15.宗密将“教”分成三大系统:(1)密意依性说相教,(2)密 意破相显性教,(3)显示真心即性教。“禅”则分为1. 修 心息妄宗, 2.泯灭无寄宗, 3.直显心性...
释恒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1046225.html
-
或一般所称因缘(nidana)的环链(注1)。缘起说的序列加以程式化而如下:
Imasmim sati ida^mhoti;imass 'uppaadaa ida^m ...,而且是一种伦理责任,不但佛弟子必须努力,一般人也不例外。(注11)(二)缘起的相关性
页79
这相关性可从时空两方面来看: (1)同为空间内的一切法----物质、心识、生命,看似...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1446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