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689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论南顿北渐

    言阶渐。”(注:《答崇远法师问》,《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2卷第4册第112页。)“性”,指佛性、本觉、净心。“见”,性的显现、发露。认为从...渐渐养育,其子智惠(慧)自然增长。顿悟佛性者,亦复如是。”(注:《答崇远法师问》,《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2卷第4册第112页。)这是说, 修持者顿悟后还必须渐修,就如母亲生出婴儿后,还...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0940724.html
  • 唯识与唯了别——一个“唯识学”基本问题的再诠释

    印度佛教源流略讲》,第11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   (7)见霍韬晦:《安慧【三十唯识释】原典译注》第38页。   (8) 见M.M.Williams的《梵英词典》(A Sanskrit-...印度佛教源流略讲》,第11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   (16)见《显识论》,大正三十一。   (17)见霍韬晦《安慧【三十唯识释】原典译注》第16、38页。   (18)见高崎直道等《...

    周贵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40641797.html
  • 神会早期史事及其在六祖门下的地位

    大乘顿教颂序》,“荷泽和尚,天生而智者,德与道合,愿将并年。在幼稚科,游方访道,……昔年九岁,已发弘愿,我若悟解,誓当显说”。(杨曾文编校《神会和尚禅话录》112页,中华书局1996年7月第1版)由是...慈(当作兹)而德(当作得)。尊者以为,寄金惟少,偿珠在勋。付心契于一人,传法登(当作灯)于六祖。(杨曾文编校《神会和尚禅话录》112页)  这表明神会后人及其尊崇者一方面都承认神会强调无住为本,一方面...

    徐文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52342572.html
  • 道绰《安乐集》的念佛法门[*](二)

    ,或念佛毫相,或念佛相好,或念佛本愿;称名亦尔,但能专至相续不断,定生佛前。[112]  在此文中“念念相次,无余心想间杂”可知称名是心念,以心忆念佛的名号,没有别的妄想,又称名也是口称,因为文句中...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113]  p. 112  此文首先说明:要用音声念佛,而且要出声,令声音不断绝,具足十念,其内容是称:南无阿弥陀佛。先是以音声,后来可以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55242603.html
  • 俄藏Дx3558唐《格式律令事类》残卷试考

    [13](即《大唐开元礼》[14])中规定,中官159座,外官105座,众星360座[15],外官众星合为465座。也就是说,较张说奏改前,中官有所减少,外官有所增加,与武德时中官135座,外官112座[16],永徽时中官136座,外官112座[17]相比,变化更大。  “中官一百五十九座”,为开元二十年《新礼》改定之制。结合上文据残卷6至10行的年代推测,我们可将该文书时间定于开元二十年九月至...

    李锦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72843204.html
  • 敦煌寫本《法身禮》初探

    唯願慈尊哀受請 種種方便引群生 58   勸請已 歸命禮三寶 勸請已 歸命禮法身如來 勸請已 至心歸命禮三寶 59   至心隨喜 至心隨喜 至心隨喜 p. 112 ... 午時C39[C39]無常偈   111     人生不精進 □[喻]若樹無根   112     菜花至日終C40[C40] 能得己(幾)C41[C41]時新   ...

    汪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3443920.html
  • 佛典中「唯」的二類否定意義對中國佛學研究的提示

    我( atman )可得、有常恒住無變易法是可得法是可得者。亦無有少法是我所有(atmiya),故除此之外,更無所得、無所分別。(大30,433c29ff.﹔SBh 244,7-11﹔Tp112a4-...由依身故…(大30,441c22ff.﹔SBh 305,1-9﹔Tp 138a4ff.﹔Td 112a1ff。 )若整理以上五種用例,可作如下之歸納︰(1)在緣性緣起所緣的定義上,依據唯行 (...

    惠敏法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0243978.html
  • 欧美学界大乘佛教起源地之探讨及其论评

    especially pp. 112-113; 季羡林, 〈论梵文本《圣胜  慧到彼岸功德宝集偈》〉,1991.  (10) Edward Conze, "The Development of  Praj~...Mitra, p. 225; A.s.ta-Wogihara, p. 487;  A.s.ta-Vaidya, p. 112; Pa~nca-Gilgit, vol. 10  (5), f. 157a2;...

    蔡耀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2244446.html
  • 《大般涅槃经》的佛性论(3)

    义故,我于此经而说偈:本有 今无,本无今有,三世有法,无有是处。( 注 112)    若论佛性有无量功德, 则众生佛性与如来佛性无别,但 这... 二相、八十种好”。 如此的说法有强烈存有的意味,但 ────────────── (注111)同上,页 556 下 --557 上。 (注112)同上,...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0145466.html
  • 大乘二十二问之研究(2)

    (Sa-skya)所提倡襄助的。  (注 84) 史列格罗,如上所引,96,112页。  (注 85) 新唐书,卷一四一,上册,3 页及7页。  (注 86) 同上:7~8页及10页;史烈格罗,如上所... 同上,32页。  (注110) 伯希和所藏,伯、四六四六号;戴密微,如前所引,影片插图,F˙一五四A-B。  (注111) 苏莹辉:如前所引,218,215~230页。  (注112) 布敦:如前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445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