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的源泉,而这层意蕴正是陈那、法称pramā?aya-vāda[16]即量论体系的内涵,即mathēsis与pramā?aya-vāda均是是普遍的、科学的一切学科之学科。其目的就是通过这个学科“...177页。 [9] 宗喀巴大师:《密宗道次第广论》,上海佛学书局,1993年版,第5页。 [10] 佛 陀:《大乘入楞伽经·偈颂品》,大正大藏卷16,第640页。 [11] 郭兴元:《法尊法师...
顺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13938128.html
-
创始人。原名“罗桑扎巴”,青海湟中人。藏语称湟中一带为“宗喀”,故被称为宗喀巴。幼时从噶当派名僧达玛仁钦出家,学显密教法。16岁赴西藏深造,多方遍求名师,习五论、五明之学,遂通显密各派教义。后在各地讲...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95538624.html
-
》,第16页,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7年。 [5]格·劳布桑策仁:《佛教基础》,第179页,蒙古国乌兰巴托,2002年。 [6][7]《阿旺丹德尔研究论文集》,第317页,海拉尔:内蒙古...
图·乌力吉 莫日根巴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123838780.html
-
部分遗失,据说只有13块被文物部门收藏。 就在关公庙竣工后的第二年春,作为倡导者之一的清朝大将军福康安等驻守军官为了炫耀建庙的功德,名垂万世,便铸造了一口铜钟。铜钟的外围有一周铭文篆体字,共有16个字...
桑吉扎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3590938940.html
-
为多元新变期。下面简述其演进历程。 一 起步、发轫期 五十年代末,台湾的一些报章上开始出现关于敦煌学方面的介绍文字,如苏莹辉的《谈敦煌学》(《新生报》1959,10,16),彭楚珩《变文与我国...落蕃人毛押牙,并据马的《怀素师草书歌》推断马的年龄。他的《敦煌写本〈秦妇吟〉新书》(《敦煌学》8卷,1984)遍观今存的16个写卷,博稽众议、考订原文,兼陈己见,堪称《秦妇吟》研究的一个总结和定本。他的《...
陈友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3594338985.html
-
后来有影响的人物学有擦尔钦·罗赛嘉措(公元1494-1566年),他先在扎什伦布寺为僧,后业改学俄、宗二师及其它上师所传萨迦派密法,是萨迦派密法的集大成者,在公元16世纪的西藏宗都办颇有声名,相传三世...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001639016.html
-
..。遠於是簡繁理穢,以詳其中,令質文有體,義無所越。16[38] 慧遠雖然提出了質文調和的理論,但似乎影響並不大。隋代的譯經家彥琮著有《辯正論》,除了提出「譯才須有八備」外,並且認為翻譯終究不同於...》55,頁55上。 12[34]《大正藏》55,頁63下。 13[35]《大正藏》55,頁71下。 14[36]《大正藏》55,頁74上。 15[37]《大正藏》55,頁73上。 16[38...
汪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74039115.html
-
逐字逐句直译。斯德哥尔摩民族学博物馆所藏的16 叶残卷由庄垣内正弘先后编定出版。 在柏林收藏品中亦有不少《阿含经》写本,计达17件。 另外,日本奈良天理图书馆 、法国国立图书馆 、北京图书馆 、北京...藏》第1558号)的回鹘文译文在柏林藏有一叶残片,在斯德哥尔摩藏有16叶小残片。同时,他在考证伊斯坦布尔藏书中的一件残片时,成功地辨认出那是《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大正藏》第1560号)的一部分。 ...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75339128.html
-
保存良好,字体为行书,清晰可读。内有用汉字书写的“善哉善哉”(16b)、“了也”(55b)、“善哉了也娑土了也”(58b)等语。此外,在叶5b写有汉字“七”,叶16a写有种子词之类的不明符号。叶46b...139(1件)、B140(3件)、B142(4件)、B154(1件)、B156(1件)、B157(16件)、B160(3件)、B161(2件)、B162(1件)、B163(2件)、B165(20件)B...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75539130.html
-
心、慈悲心;佛说此言,诚为大孝,佛以孝为戒,信不诬也。—圆瑛大师 16.世之杀生者,乃恃强欺弱,恣意杀害畜类,怀恨在心,终图报复;望勿贪口头滋味,而与畜生结下累世冤家。古云:‘杀生直以自杀。’请...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81939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