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338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论云南佛教与汉传佛教、印度佛教的关系

    金刚杵,是梵文“跋折罗”(Vajra)的意译,俗名“降魔杵”,原系印度的一种兵器,常为密宗造像各护法天神所持,亦为阿吒力僧人日常诵经时手持之物。○27 在大理三塔塔藏文物中,金刚杵达213件。其中包括...の密教美术》第18-24页。  注27 同注20,图版275。  注28 同注20,图版172。  注29 同注20,第81页。  注30 侯冲《大理国写经护国司南抄及其艺术价值》、《云南...

    邱宣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45058163.html
  • 真心与自由之境--为楚山绍琦禅师诞辰600周年而作

    都不用分别计较。但要念念相续,心心无间,久久工夫纯一,自然寂静轻安,便有禪定現前。[27]  真净界中惟一空性寂然平等,于中觅一毫今古、去来之相,了不可得,始知本元之性即天地之性,天地之性即诸佛之性,...平凉乐平郡王》,《简阳诗文存》卷五。  [24] 楚山《示同安寿翁居士》,《简阳诗文存》卷五。  [25] 《楚山语录》第一册。  [26]楚山《示京口普门居士》,《简阳诗文存》卷五。  [27]楚山《...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60758251.html
  • 不离文字与不立文字——谈言和意

    27〕则不能因辞害义,只能以经验体悟的想象来意会,来超越言语道断之限。即不只是依靠语言和逻辑而是依靠整个心灵的各种功能去认识、发现、把握世界,尤其需要注重个体性体验和领悟的介入。这种非分析非归纳非...1986年版《二十二子》本。  〔24〕见《哲学史讲演录》,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25〕见赵麟:《因话录》。《四库全书》本。  〔26〕见严羽:《沧浪诗话》,《丛书集成》本。  〔27〕见许康佐《...

    徐时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72858338.html
  • 意境与禅玄——中唐诗歌意境论之诞生

    以清”[(27)];“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工于诗者能之。……诗者,其文章之蕴邪?义得而言丧,故微而难能;境生于象外,故精而寡和”[(28)]。吕温也说:“研情比象,造境皆会。”[(29)]...  (25)《送录澈上人庐山回归沃州序》,见《全唐文》卷四九三。  (26)《夏日寄宣武令狐相公》,见《全唐诗》卷三六○。  (27)《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诗引,见同上卷三五七。  (28)...

    孟二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74158352.html
  • 人间佛教与普世伦理

    宗教运动的一个口号,由德国神学家孔汉思在《全球责任》【注27】一书里首次提出,它的最初意向是通过整合宗教与伦理,解决全球性的问题。从纯学理上讲,伦理是否是普世的,涉及到对伦理学的基本看法。一种观点认为...。   【注27】孔汉思?库舍尔著,何光泸译,《全球伦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七年)。   【注28】赵汀阳,《伦理学不是伦理》,http://www.cae.pku.edu.cn/...

    蒲长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75158365.html
  • 从《华严十玄门》解析佛学中国化

    “求文殊师利菩萨哀护摄受”,才能够著论一百卷。[27]像净影寺慧远(523——592)、相州休法师,都是“博瞻宏富,振古罕俦”的人,或者注疏《华严经》不能成功,或者用功研究此经“文理”却“转加昏漠”,...。忽感发鬓尽生,复丈夫相。神彩超悟,洞斯幽指。于是覃思研精,爰造前论。始终纶综。还以奏闻,高祖信敬由来,更增常日。华严一经,于斯转盛。”  [27] 《大正藏》卷51,157页。  [28] 《华严经...

    魏道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80258376.html
  • 《刘师礼文》及其后代变种

    [24]劫。  三月七日,人定[25]時,向西[26]方,禮四拜,除罪三百卌[27]劫。  四月八日,夜半[28]子時,向北方,禮四[29]拜,除罪一百四十劫。  五月六日,黃昏[30]時,向西[31...“西”,甲本作“東”。  [27] “三百卌”,甲本作“二百卅”。  [28] “夜半”,底本作“夜伴”,甲本無,據文意改。  [29] “四”,底本無,據甲本補。  [30] “黃昏”,甲本作“丑”...

    方广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80458378.html
  • 汉译佛经中表疑问的语气词“那”

    (1980)认为语气词“那”产生于中古时期,参见454页。朱庆之(1991)认为佛经里语气词“那”是“耶”的误字,是人们对前代文献材料的盲目模仿造成的结果,是文字影响语言的产物。参见24~27页。太...无漏法智相应,此根缘欲界系那?(唐《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T27,p755c)  黄蘖云:这汉困那?师云:镢也未举,困个什么,黄蘖便打。(唐《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  此类中“那”都用在是非问句末尾,...

    蒋冀骋|龙国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81858379.html
  • 金元之际诗僧性英事迹考略

    现在所能见到者,已寥寥无几。像刘因登保定横翠楼时,曾提及“燕赵诸公,多以歌诗道其美。记之者,有陵川(郝经)之雄文,咏之者,有木庵之绝唱。”[27]郝经,由于文集尚在,我们还可以找到他的这篇文章。[28...文集》卷五八《浑源刘氏世德碑铭》,四部丛刊本。  [24] 《元好问全集》卷九。  [25] 《元一统志》卷一;《双溪醉隐集》卷末,知服斋丛书本。  [26] 《青崖集》卷五《木庵塔疏》。  [27]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14558611.html
  • 禅宗的心灵之道

    大错。”[27] 这种无念不是心灵的觉悟或者新生,而是它的彻底死亡。   真正的无念是“于念而不念”。慧能说:“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28] 这无非表明,无念...。   [24]《机缘品第七》。   [25] 《般若品第二》。   [26] 《自序品第一》。   [27] 《定慧品第四》。   [28] 《定慧品第四》。   [29] 《自序品第一》。   [...

    彭富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32158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