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发展“大圆圈”中的重要一环,被许多学者称为继秦汉之后的“新儒学”。[1]牟宗三先生认为,宋明理学之所以成为“新儒学”...----------------------------------------------------------------
[1] 黑格尔把哲学史比作“圆圈”,而张...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560035.html
-
例如,按照佛教的观 点,“夫身,地水火风矣”[1],人身乃地水火风“四大”组成,但在安世高所译的《安般守意 经》中却有“身但气所作,气灭为空”[2]的说法,不但用“气”替代了风,而且用气来概括“四 ...,在三教融合中,中国佛教乃至中国文化表现出了怎样的特点与精神,对于这些问 题,仍然是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 [1] 《六度集经·布施度无极章》,《大正藏》第3册,第16页。 [2] [3][4][...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960040.html
-
应得二万余卷,多是震旦先所未传。属梁季崩离,不果宣吐,遇缘所出,略记如前。后之所翻,复显陈录载序。其事多在《曹毗三藏传》文。[1] 费长房的这段文字,着眼点还是翻译,所以详细地记载了其来华所带来的...一十三部三十六卷阙本”。[66]总起来,智升认定真谛翻译出经论49部142卷,另外“自作”义疏19部134卷。
[1] 《大正藏》卷49,99a。 [2] 唐·道宣:《续高僧传》卷1,《大...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660058.html
-
《楞伽经》的知识意义探究[1] 华梵大学哲学系杜保瑞[2] 摘要: 本文探究《楞伽经》中重要名相的知识意义,首先指出,佛教经典的言说内涵必定具备知识理论的传达目的,也因此存在观念议题重点的互异... Keywords: Lankavatara Sutra; Tathagatagarbha; Bodhisattva; Vegetarian; Zen school; [1] 本文首先为参加...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2360070.html
-
》如此解释:“(1)依中论卷四观邪见品及成唯识论卷一等说,分为人空与法空。人空,意谓在有情个体之中无实我之存在,故人空又称我空、众生空、生空、人无我等。法空,意谓由因缘所生之一切法无实体之存在,故又...
通灵唯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2960076.html
-
时间:西元一九八五年四月廿二日
地点:高雄中正文化中心
对象:法师、大众
(弟子方杞记)
一.家庭伦理的病态与疗法 二.农工职业的病态与疗法
三.教育道德的病态与疗法 四.健康养身的病态与疗法
1
各位来宾、各位护法居士:
承蒙三宝的加被、龙天的护持,我们今天能聚在一起,谈一谈“佛教对社会...
星云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1660168.html
-
文献: 1、吕澂:《南北宗禅学的流行》,《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237页至第241页,中华书局,1979年8月版。 2、圣辉荣誉主编,王兴国、徐荪铭主编:《石头希迁与曹洞禅》,岳麓书社,...
刘泽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00560286.html
-
对劳思光先生道佛诠释的方法论反省 劳思光先生道佛诠释的方法论探究[1] 华梵大学哲学系杜保瑞 摘要: 本文对劳思光先生中国哲学论著中之道佛诠释观点进行方法论探究,文中指出劳先生其实是以“...--- [1]本文为“劳思光思想与中国哲学世界化”学术研讨会而作,主办单位: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承办单位:华梵大学,2002年11月23日(华梵大学)至24日(台湾大学)。 [2] 劳先生于诠释...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13160329.html
-
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吕公此文本意,当为破相显义,激发后学反思、深观。诸有为法,莫不相对,无不可破。诸佛随缘教化,本来如如不动;众生同归般若,乃能无是无非焉。 1、《楞严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24960385.html
-
耆年硕德、不自知其意之消气之折矣。师生万历戊申(1邱8)七月十一日。坐夏二十有四、阅世仅三十有八。丛社寂寥、良木摧萎、岂其法运凋薄、使哲人不永其年、以为后学表式耶。忆先师生平、不滥许可僦居磬山、寒炉拥叶...
日本 东北大学 中鸣隆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40760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