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肉手足肝腑心脾肾肠胃颜色声响喘息苦乐善恶,合聚名为人,王言善哉善哉。(参照The Question of King Milinda. Book II Chap.I.P.43-45) 依...
印顺 张汝钊 史垂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34342938.html
-
) 二、为了反对摩西的专权:“耶和华对摩西说:你们离开这会众,我好在转眼之间,把他们灭绝。……除了因可拉的事情死的以外,遭瘟疫死的共有一万四千七百人”(民十六·45 49) 三、为了娶异族女子为妻...
印顺 张汝钊 史垂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34542940.html
-
此书时,并未参考司徒活佛的译文。(45)更敦群培对《薄伽梵歌》的翻译可能是节译,《薄伽梵歌》共十八章,就目前所见,有其中第十二章的藏译文,即《薄伽梵歌(第十二章)·虔信瑜伽》。(46)系由梵文译成藏文...1987年版。(45)Le mendiant de l‘Amdo, p.329.(46)《更敦群培文集》第二册,第415-421页,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47)Le mendiant de...
杜永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45943028.html
-
。(《岛史》Ⅰ,第45-48页,Ⅱ第1—69页;《大史》Ⅰ,第19—84页。第一回在成道后第九个月,地点在风在摩醯央伽那塔(M-),当时为土著夜叉族所居之地,到达龙岛(N)训诲大腹龙(M)和小腹龙,...
净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55043089.html
-
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45] 孟子又说:"春秋无义战。"[46]这表明,儒家是反对春秋时期的诸侯征战的,在儒家心目中,那些...昭明文选·卷第四十一》) [45] 《孟子·离娄第四》 [46] 《孟子·尽心第七》 [47] 《孟子·梁惠王第一》 [48] 《孟子·告子第六》 [49] 《论语·八佾第三》 [50] ...
恒毓(博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55743096.html
-
赴甘肃夏河县修建显密六个扎仓的大学院,即有名之拉卜楞寺【44】。
此外,大师的法嗣在青海还修建有敦隆寺【45】、色阔寺【46】,在内蒙的多伦尔寺【47】等等,大大小小的寺院甚多,这里就不详细...后不断 扩建,至1577年建成格鲁派在青海的最大寺院。【44】拉卜楞寺:在甘肃夏河地方,1645年降仰协巴多吉建。【45】郭隆寺:或称郭隆降巴林,即土观·洛桑却季尼玛住持的青海佑宁寺,在青 ...
刘立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60743108.html
-
金陵刻经处印本。
(9) 详见《华严法界玄镜》,载《大正藏》卷 45 第 672-683 页。
(10) 请参考《华严经旨归》〈明经益〉章。
...
杨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61843121.html
-
俱生智(45)。中阴,指人在临命终时,出现四空光明(46)所起之意身,此意身与幻身同一性质,是最微细的风心所成。中阴的种类分法甚多,现依《米拉道歌》中说的中阴六法,分为六种:1、生死中阴;2、轮涅中阴...四大融摄则显现红、白、暗三境界,此三境界又名为明、增、得三境界。 (44)夺舍:使自己的识神迁入其它刚死的人或动物尸体内又可得到再生的一种法术,即俗说的“借尸还魂”。 (45)三世俱生智:此指中阴...
刘立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63143136.html
-
(二十一) 凡是人 皆须爱─人所服 非言大................... 44 弟子规简说(二十二) 已有能 勿自私─勿厌故 勿喜新................... 45 弟子...
王明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70143169.html
-
》69页)。 《实相藏论释》所谈的觉性菩提心包罗一切,它是超宇宙大心。 “觉性菩提心外无有余法,故无有能超越此心外者”(《实相论》45页)。 所谓包罗指“万有”的起、住、灭都在菩提心的范围之内。...情器本身所现之法,皆是在心中现,故非是余,如余所现如外境,亦无自性,犹如梦幻,余不可得,心亦不得,如幻八喻(45),乃无而明现之空色……应知皆是心性自现之相,皆是空寂不变之界”(《实相论》7页)。 ...
刘立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72743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