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断天、无烦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诸天都欢喜地心想:“我们应请成正觉的佛转法轮。” 舍利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45a)而增益六波罗蜜多时,菩萨乘的男、女众也都欢喜地心想:“我们应当成为这位... 以上经文开示“有行般”。 23.舍利子,有些菩萨摩诃萨,初发心就正超菩萨无过失位,[44] 并住定不退转地,广植一切佛法。[45] 24.舍利子,有些菩萨摩诃萨,初发心就能入般若波罗蜜瑜伽,且与...
释如石*、释果赜、林秀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0142614.html
-
面目。”僧云:“不作面目又作么生。”师云:“泥牛触散[44]岭头云。”师乃云:“卓锥无地甚处安身。瞬息[45]不通,如何驻拟。所以把定乾坤眼,绵绵不漏丝毫。融通造化[46],的的更无渗漏。正恁么时,打破...”作“破”。 [45] 《宽本》《面本》“息”作“目”。 [46] 《宽本》《面本》“”作“机”。疑应为“机”,今正。 [47] 《宽本》《面本》“瓶”作“瓶”。 [48] 《宽本》...
释慧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0342615.html
-
参礼弘忍学习六年,从其年纪、学、经历等来看,都颇符合《坛经》所载“教授师”的资格;再说到法如(637~689),十九岁出家并受学于三论宗学者“青布明”[45] ,约在 660 年参礼弘忍,直到弘忍去世...列传第 141,页 5112 有云:“僧神秀,姓李氏,汴州尉氏人。少遍览经史,隋末出家为僧。后遇蕲州双峰山东山寺僧弘忍。”可知神秀出家甚早。 [45] 《续僧传》记述:“释惠明,姓王,杭州人。少...
陈盛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0442616.html
-
念”法所摄。[44] 因为境由念生,修行者能无“念”于境,不必能无“念”于念,故须进一步修无“念”于念之行,做到“于念而不念”。[45]所谓“于念而不念”,就是虽然念念相续不断,而不住于任何一念,...[45] 《录校》,页 259。 [46] 《录校》,页 262。 [47] 《录校》,页 265。 [48] 《录校》,页 321。 [49] 《录校》,页 323。 [50] ...
冯焕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0642618.html
-
338 中。 [45] “性体”(“真如自性”)与“清净”,不是“实体(本质)”与“属性”的关系表示;《坛经》的另一段文句,有助于理解这一论点的说明。慧能说:“常净自性:使六贼从六门走出,于六尘...priori)”和“先验的(transcendental)”义涵的解说,请参见【日】桑木严翼著、余又荪译《康德与现代哲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1 年,台 7 版),页 45~48;或【德】布鲁格...
陈平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0742620.html
-
。[45]俗讲的底本是为变文,可见于敦煌遗书中,如《破魔变文》(P.2187、P.3491)写魔女三姐妹容貌: 侧抽蝉鬓,斜钗凤钗。身挂绮罗,臂缠璎珞。东邻美女,实是不如;南国娉人,酌(灼)然不及...] [唐]李复言撰《续玄怪录》,姜云、宋平校点《玄怪录.续玄怪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页 212。 [45] [唐]赵璘撰《因话录》,《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陆永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0842621.html
-
。 [16] 窥基《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1,金陵刻经处本。 [17] 七卷本《楞伽经》卷2,《大正藏》第16卷第597页。 [18] 慧沼《能显中边慧日论》卷2,《大正藏》第45卷第439...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1042623.html
-
发现的一块碑刻,存经文30字,与邹城市尖山摩崖已毁之讲六波罗蜜的一段经文相同。 李静杰《解读一本刻在悬崖上的巨幅古经书》,《佛教文化》1997年第1期45-46页。但其判定此段经文为《维摩诘经》的...般若经》,可见经名有并不固定的随意处。再如铁山《大集经》的“穿菩提品”,在现存经典中为《大方等大集经》卷八《海慧菩提品》的一部分。 同注3李静杰文,第45页。 佛历之说当然年代较晚,但佛历肯定以...
张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1242624.html
-
45〕
无论是心性染净不定说还是心性非染非净说,都是针对人们对心性染净主(本)、客关系所发生的种种问题,而从不同的角度作出的说明,都是对部派佛教以来“心性本净,客尘所染”说...,似尚值得进一步推敲。又,同书45页与55页也有相关的内容,并可参考。
〔11〕《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二十七“杂蕴第一中补特伽罗纳息第三之五”。《宋版碛砂大藏经》,台湾...
楼宇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2842644.html
-
知道者,即是见道者,即是得道者。[45]
总上十一条言顿悟义,其最主要的特征是:“一念相应,便成正觉”;而最核心的问题则是:通过“无念”法门,直了&...
楼宇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3042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