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形。良 由上代不行,致使后人失法。若能准教分者,诚有深益。[44] 在安居前,须先修理房舍,并将实物等安居所需品,分配给大众。僧团 的上座优先分配。《四分律》卷三十七,[45]则更具体规定了分房...1047a。
[42] 同注[37],174页。
[43] 《四分律》卷37,《大正藏》卷22,833c834a。
[44] 王邦维《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112页。
[45]...
湛如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4141983.html
-
45]汤用彤先生的这段话,可谓 中肯而得体之语。诚如所说,道宣律师是将四分律看作大乘戒律的。他在《行事钞》中说: 问:此教宗是何乘而发大乘志耶?答:此四分宗义当大乘。戒本文云,若 有为自身欲求于佛道...[43]《胜宝窟》卷中末,《大正藏》37,43下。 [44]《胜宝窟》卷上末,《大正藏》37,26上。 [45]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第184页,中华书局,北京,1982年。 [46]道宣《...
智 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4241984.html
-
二缘性表明“现熏种”有因果义。又更进一步, 在《成唯识论》中,这种现互为因果性的道理,在文字上就表现得更为清楚明确,其论言“ 能熏识(转识)等从种生时,即能为因,复熏成种。”[45]又“阿 赖耶识与...]《摄大乘论》,大正31,P135b。 [44]《瑜伽师地论》,大正30,P580b。 [45]《成唯识论》,大正31,P8c。 [46]同前注,P10a。 [47]《成唯识了义灯》,大...
正 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4941987.html
-
一念相应,实不由阶渐。相应义也,谓 见无念,见无念者,唯了自性。了自性者,谓无所得,以其无所得, 即如来禅。[45] 神会的意思就是顿悟象世间事,周代姜太公吕尚,原为平民匹夫,一 旦受帝王赏识,...。 [43]《坛经校释》36页。 [44]同上,59—60页。 [45]《神会和尚禅话录》80页。 [46]见《大正藏》十六卷,492页。 [47]《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载《大正...
亚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5541991.html
-
……………39 依心抉择………………………………………41 依师方式…………………………………………43 勿离上师………………………………………43 晋见上师………………………………………45...
札嘎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3342027.html
-
著的三自性,此为后来唯识系的学说由妄心唯识系统[43]流衍为真心唯识系统[44]的一大契机。王船山的《相宗络索》仍在沿袭这一思路[45],而出身于印度有宗的贤首更是不动声色地以《大易》“寂然不动,感而...
陈强(博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5242048.html
-
流行相卜卦及长期符术等。
第二章 佛教传入斯里兰卡的初斯 作者:净海
斯里兰卡的《岛史》和《大史》二书,开头第一章就依传说记载,佛陀曾五次往访斯里兰卡岛。(《岛史》Ⅰ,第45-48页,Ⅱ第1...
净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5842056.html
-
历史上的事实。依泰国近代著名历史者丹隆亲王(Dumrong Rajanubhab)的研究,泰族人立国前的佛教可分为四个时期(《大史》ⅩⅤ第44-45页。),下面依次论述。 (一)上座佛教的传入 ...
净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80242060.html
-
南部巡回演讲。 ◎代表泰国佛教出席缅甸的上座部第六结集,并发表〈上座部佛教的几种奇妙特性〉。 2494 1951 45 ◎对司法部行政人员,演讲“Dhukapanuy anakatar”。 ...
佛使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83842104.html
-
mdash;622年)撰《大乘玄论》,在卷三“佛性”章中(大正45·410中—下)说:
理外既无众生,亦无佛性。……不但众生...从一切事上去领会;不是深玄的理论,而是当前的事物。这一禅风,应与僧肇的思想有关,如《肇论》(大正45·151下、153上)说:
苟能契神于即物,斯不远而可知矣。
道远乎哉!...
印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85642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