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414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大般涅槃经中的涅盘思想

    大般涅槃经中的涅盘思想  华冈佛学学报第二期  张曼涛  页5-44  --------------------------------------------------------------------------------  5页  一、概述  涅盘思想之发展,到达中观和唯识的无住处义,已达到  了最高的大乘境界,但就广义或全体大用说,还未达到综合  完成的阶段,因为上述二者或言空言有...

    张曼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35371059.html
  • 敦煌四二八窟新图像源流考

    卢舍那  法界人中像」、「人中像」等。(注 44 )  四二八窟的此铺壁画是敦煌最古的卢舍那佛遗例。(注 45 )  东晋佛驮跋陀罗翻译的《大方广华严经》卷六十中记载着:  尔时善财见如是等不可思议...,1991),图19。  注七九: 贾应逸,〈吐峪沟第44窟与莫高窟北凉洞窟比较研  究〉,《1987敦煌石窟研究国际讨论会文集:石窟  考古编》(沈阳:辽宁出版社,1990),页195。  注八0:...

    李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0171067.html
  • 荷泽神会传研究

    法译'Complement aux Entretiens du Maitre  de Dhyana Chen-houei', BEFEO 44 (1947-1950) ,   Hanoi, 1951. ...

    吴其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1371076.html
  • 俱舍论释题

    兹姑不论其它的佛教化区盛况怎样,且来一谈西北  印度佛教隆盛的情形。  西北佛教的传入者是弘说一切有系的末阐地,他是奉迦  王命而首先到达犍陀罗国的。许是  44页  机缘成熟了的关系,尊者踏进了国境,...

    演培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1971083.html
  • 明末《物不迁论》的诤辩——异议者澄的佛学思想分析

    不住。不去者不住。离去、不去者,  当于何有住(注43)。」  丙、《般若》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注44)。」  但是,《涅盘》的主要思想是「佛性」论,《般若》则为「性空  」论,两者虽仍强调「众生...译本,其文句如下:「去者则不住。不去者不住。离去  不去者。何有第三位?」见《大正藏》第三十册,页4下。  页113  注44 按此句即《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的「名句」,禅宗六祖惠能  (638-...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2971094.html
  • 明太祖与僧道——太祖的宗教政策

    若与元末僧徒不法情事相较,释老的风气  已大为改善。尤其是四川,在大师示应八年的教化下,颇具  成效。(注44)  洪武十五年(一三八二)僧道官制建立后,百姓企图规避  有司差役,度牒人数大增。洪武...月,僧道人数增加近四万。  (注 44) 补续高僧传, 卷二五,杂科篇,页一○上,示应  传。  (注 45) 明太祖实录, 卷一六七,页四上,洪武十七年十  月癸亥。  (注 46) 明太祖实录, ...

    朱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3371097.html
  • 僧叡对空有二说之会通

    的提出,泥洹经云:  「无量烦恼悉除灭已,佛便显明。」[注44]又云:  「清净少欲悉得成就,如来真性由斯显显现。」[注45]  这个「显明」「显现」之后的佛性,就僧叡而言即是所谓的「真性」[注46]...875.a  [43] 大正藏 V12 p886.c  [44] 大正藏 V  [45] 大正藏 V  [46] 大正藏 V55 p42.b  [47] 大正藏 V12 p894.b  [48] 大正藏 ...

    涂艳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4371109.html
  • 台湾地区光复后佛教变迁初探

    1979: 36 一 44 ) 我们可以  发现美国在 1950至1975 年间,宗教发展的几个重要趋向:  (a)从各项宗教发展指标中,尤其在参与的趋向方面  ,基督教和天主教都相当类似。 大抵而言,...21.智炬, 1954, "挽救佛教寺庙危机之道", 海潮音  35 : 10。  22.张珣, 1985, "台湾不同宗教的信徒与组织的比较  研究", 社会学刊 17:15-44 o  23.杨政河...

    姚丽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0171184.html
  • 唯识学上转依义

    行位的世第一法,无间进入见道,顿断分别  二障麤重,顿见二空真理,故名通达转,在通达位转舍转得  也。  C、修习转----修习位  44页  修习位包括菩萨十地,从初见道之后,至未入金刚道之  前,...

    慧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0871201.html
  • 吴越诸王(893-978)与佛教

    钱镠再闻此说之后,特赠可周金如意并钵紫衣一副,并赐号「精志通明」。[43]钱镠亦曾请彦偁(821-920)设冥斋,召行持明法。[44]  由上可知,钱镠与佛教僧人关系之密切,因此他深知掌控佛教僧侣人数及...大所撰《吴郡志》(1192),卷1及Friedrich Hirth之The Ancient History of China,页347-48。   [3] 《吴郡志》,卷44。   [4] 《新五代...

    黄绎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1671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