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蕴涵了心体概念,因为“心”恰恰是相应于性体而成为心体的[11]。此“心”,不是血肉之心,不是心理学之心,也不是认知之心,而是内在而固有、超越而自律的“本心”。这一本心因为是道德的本心,能够产生真实生动的...没有明确断定所正之性乃乾道实体内在于个体的结果,所正之命亦即天道实体所定之命,但这却是宋明儒的一般认识。如上所列《论》、《孟》、《易》、《庸》各语[15]是牟宗三提炼“心体即性体”命题的基本素材,并...
杨海文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21691563.html
-
弱,就缘义强。何故尔?中论初云:诸论师种种说生相就其责觅生相不得故言不生,种种说灭相责觅灭者不得故言不灭,即是就缘假义。百论借一对破异等,即是对缘假义也[11]”。
这里把“就缘破”作“就缘假”...内无柱,尚无有自性,云何言从自性生耶?二对缘假者,借于缘自互两斥之。若有自性则不假缘,若必假缘则无自性。三并决破者,既本有自体,不假缘有,亦应自体本生,不假缘生也[15]”。
所谓三种论破方法...
慧光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45091623.html
-
佛教的关系
在印度佛教史上大小二乘常常是彼此互相争论的,甚至是水火不相容。在法显法师传记中除了明显记载大小乘佛教各自盛行的情况,关于二者相互并存关系,并没有不融洽的记载。
罗夷国(11)“...尼可有千人,皆同众食,杂大、小乘学。……由一僧伽蓝,可六七百僧。……罽饶夷城。城接恒水,有二僧伽蓝,尽小乘学。(15)
拘睒弥国乃位于中印度之古国。此国佛教自鹿野苑精舍西北行十三由延,佛昔住处,...
定明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544092702.html
-
]以登位,垢习凝于无生[11],形累毕于神化。故曰:无所从生,靡所不生;于诸所生,而无不生。”[12]前两句话的意思是说,修行要取得大成就,必须从对治一般的现象事实入手;崇尚佛教的根本要义,则必须从...,乃曰无尽。入于如来无尽法门。”[15]意思是说,禅法的来龙去脉,是有一个渐进过程的。因此,要从讲方便道和胜进道,修持不净观和数息观开始。理解退、住、升进和决定四义,会使修行者在迷途中返归正道,并在...
姜元奎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7460993223.html
-
早逝,于是“罄竭家资,转经造像,以为出财披读,未惬追愿之情;……奉为尊灵,敬读一切经一遍,手无释卷,晓夜忘疲。”[11]并州人张元寿“虽有善行,其家以杀生为业,双亲亡没,后断杀生业,修念阿弥陀佛,发心为...观世音菩萨一区,“愿亡父托生西方”。[14]还有的人为了更加诚挚地表达自己对亡过父母的追念与纯孝而刺血写经。唐司马乔卿“丁母忧,居丧毁瘠骨立,刺血写金刚般若经二卷。”[15]唐陇西李观,显庆中“丁父忧,...
李晓敏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261793669.html
-
历年中,声驰阙下,于大圣慈寺中殿画维摩变相、师子国王、菩萨变相……多宝塔下倣长安景公寺吴道玄地狱变相,当时吴生画此地狱相,都人咸观,懼罪修善,两市屠沽经月不售。王蜀时,令杂手重妆已损,惟存大体也。[11...东越人也。僖宗皇帝车驾在蜀,自京入蜀,号会稽山人,……光启年,应天寺无智禅师请画山石两堵、龙水两堵。寺门东畔,画东方天王及部从两堵。……[15]
常粲者,雍京人也。咸通年,路侍中牧蜀之日,自京入...
司开国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261993673.html
-
知见的发动者是人这样一个有生有死的有限者,而且知见也是由于和外境外色相接才产生的,所以个人知见的内容在时间上是不可能永存的。而必然是阶段性的。就是所谓的“眼色离,共生灭”,11“心常知不常,眼常见不常...吸收了佛教中观思想,论证知见性空,从而说明不应执著于日常知见,“知即无知”、“无知即知”的道理。
僧肇认为:真谛首先是“无相”的,“圣人以无知之般若,照彼无相之真谛。”15“真谛自无相,真知何由知...
李娅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261993675.html
-
曾经为秦王姚兴著过唯一的一部系统的著作《实相论》二卷(已佚),史书记载,“兴奉之若神”[11],可惜此书已经佚失。
罗什译经的中心是龙树系的大乘中观空宗,而这一派的理论不外缘起性空、般若智慧和...”所谓“如来坐道场时”,标志着佛已经获得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就了“萨婆若智”[15]。意思就是说,既然诸法性空,那么觉悟诸法实相的只能是无所得无所知的“般若”大智慧。这种觉悟,是对...
刘成有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262393686.html
-
定性尚需更深入、谨慎的研究。
至于该教何时消失于高昌回鹘,目前并无定论。但宗德曼曾指出,11世纪前后的摩尼教已开始显现衰弱的迹象,其发展中心可能从高昌都城迁移到了吐峪沟。陈俊谋认为最后消亡的时间在11世纪左右;林悟殊认为它和佛教并行了几百年,一直到14世纪绝迹;克林凯特的观点是13世纪时回鹘仍有该教,而巴尔托里德在《蒙古时代的突厥斯坦》中则提到该教在13世纪的回鹘社会已经不存在了。羽田亨也认为...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10294093792.html
-
作者。
作为作品,必成一象一境。如何处理此象此境,涉及对禅意的领悟。晚明李赞[11]在《焚书·童心说》中提出“画工”与“化工”的区别,虽是评论戏曲,却与书画很贴近。画工求形似,要维妙维肖;化工求...不得。《百喻经》讲食而无味,益盐为美,然若无其食,“便食空盐”,适得其反。无根基之禅被讥为“狂禅”。钱锺书先生再次引用佛经说明神韵[15],强调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这对于目前一些以禅意书画...
正齐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10294793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