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013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由“相互主体性”的立场论天台宗几个基本关键观念以及山家与山外之争

    众生强受诸幻。悲苦相对。感应斯成。”(22)此种感应,方能如智者大师所云“圆盖圆底,互得相宜”(23),亦始能任运遍应一切而无遗,若智者大师亦云︰“善 ─────────18 《大正藏》册46,页894上、中。19 《大正藏》册46,页85上。20 例如灌顶的《观心论疏》,《大正藏》册46,页619上。21 《大正藏》册37,页224上。22 《大正藏》册46,页868下。23 《大...

    任博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647155.html
  • 道信与神秀之禅法的比较─兼论惠能所批判之看心、看净的禅法

    改正如文。) 210页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其二)(22) 这两首批判神秀的诗,与流行本《坛经》所记录的稍有不同 (23), 但其意旨却是相同,以为心性本净、烦恼本空。既然心性本净、...敦煌本《坛经》,引见《大正藏》卷 48,页 338,上。其中,第一首诗的第三句原作“佛姓常青净”,现依注11 所引《六祖坛经流行本、敦煌本合刊》(页 78 ), 改正如文。 23 例如, 《六祖...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647156.html
  • 天台三大部所反映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心顺法性的方向而行,则一切是定法;如心迷法性,而顺无明的方向而行,则一切是散乱恶法。关于这点,智顗说︰ 若迷心执著,即烦恼而智慧灭。若解心无染,即智慧生烦恼灭。(23) 由迷法性,故有一切散乱恶法。由解法性,故有一切定法。定散既即无明,无 ─────────22 《玄义》卷5下,《大正藏》册33,页743下~页744上。23 《法华文句》卷9下,《大正藏》册34,页133上。《法华 ...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747157.html
  • 大乘起源与开展之心理动力(1)

    22~23)。   5. Paul Harrison, “Searching for the Origions of the Mahaayaana: What Are We Looking...心理反应出现。例如想要占卜吉凶的、希求灵异的、消灾祈福的、[21] 因凭吊怀念而悲泣伤痛的、[22] 因见贤思齐而欲仿效佛陀的。[23] 所有这一切的心理反应,其实都代表著佛弟子有关世间、出世间各种...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947161.html
  • 大乘起源与开展之心理动力(2)

    页126~129、147~149(吴汝钧译,台北:文殊,1988)。关于师子贤的部分,参见拙著《现观庄严论初探》,页328。关于寂天的部分,参见如石《入菩萨行导论》,页23~69。关于密教与阿底峡的...,参见王辅仁《西藏密宗史略》,页23~26(台北:佛教,1974)。关于阿底峡,参见如石《菩提道灯抉微》,页10~13。   页28   僧也宜列入“更贪著财物…&...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947162.html
  • 有情──人类为本的佛法

    “人间较天殊胜”  《长阿含经》(T01, p. 135, b23~c26)  佛告比丘︰“阎浮提人有三事胜拘耶尼人。何等为三?一者、勇猛强记,能造业行;二者、勇猛强记,勤修梵行;三者、勇猛强记,佛出...“世尊与汝说断爱欲之法,我欲闻之,今正是时,可与我说之。   释提桓因白言:“我今诸天事猥多,或自有事,或复有诸天事,我所闻者即时而忘。”  另举论证: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1(T23,509, ...

    释如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5247249.html
  • 中国佛教的译场组织与沙门的外学修养

    为了护法而不得不磨砺自己的文笔。因为行文能力差,在笔战中是注定要输的。[23]  书法──在印刷术未发明前,书籍都靠手抄而流传。沙门所以练习书法,一方面用来自行抄写佛经。另一方面,华人知识界喜欢彼此题赠...读昙谟最(所撰)大乘义章,每弹指赞叹,唱言微妙,即为胡书写之,传之于西域。(页1017中)  按,昙谟最在《续高僧传》卷23有传,作〈魏洛都融觉寺释昙无最传〉,最公姓董,武安人(页724中)。换言之,...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0047261.html
  • 宗密之三教会通思想于中国佛教思想史上的意义(1)

    成,不劳规矩 ;虚无而出,不假钩绳。是故自生自化,其理已备;自 成自长,其事已足,故曰: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 注23] ...透过因缘和合,一切都是 ─────────────────────────── 注22:见《大正藏》卷36,页104上。 注23:见《卍续藏》册14,页416b-c。 ...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0247263.html
  • 以蕅益智旭為例探究晚明佛教之「復興」內涵(1)

    是曲志 難伸,生起決志隱遁之念。 50~57歲是智旭出家修學的晚期,依他自述:「今(47歲 )乃一意西馳,而散心弘法。」〔註23〕將近出家晚期的智旭 ... 峰宗論.下》,卷六之一,頁873。 註23:釋蕅益:〈端氏往生記〉,收於釋成時編輯:《靈峰宗 論.上》,卷五之三,頁851。 ...

    釋見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0347265.html
  • 汉族佛教僧伽服装之研究

    ……一者为制,一者为听”[注21] 来说明二衣;《资持记》更明确地使用“制衣”[注22]和 “听衣”[注23]的名词;近代《佛光大辞典》更延谴方法 。因此,本...───── 注21:道诚(宋)。《释氏要览》卷上。p.268a。 注22:元照(宋)。《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下一。p.368c 。 注23...

    郭慧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0447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