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013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禅宗“见性”思想的发展与定型

    ,所以非常混乱。以所谓第二十七祖而论,宗密在《圆觉经大疏钞》卷3 之下中说,“僧伽罗叉第二十七”。(注 23) 《景德传灯录》所记的禅宗第二十七祖,变为“般若多罗”。(注 24) 多年以前,胡适曾经...,与《宗镜录》大致相类,并有选择的痕───────────(注 22) 同上,页939a~b。 (注 23) 见《卍新修续藏经》卷10,页532a。 (注 24) 见T51,页216a。 (注 ...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2346884.html
  • 三法中的「所知」與「所識」之研究(1)

    Abhidharma-samuccaya of `Asanga`」 (AS[G])(Royal Asiatic Society, N. S. vol. 23,1947) p. 14把第二...《集論》的三法品的第一 部份中,說明其以蘊界處(三法)的相攝關係來攝盡一切諸法;而 其第二部份中,說明其以色心等五法與蘊等三法的相攝關係來攝 盡一切法。當然,此學說(23...

    葉阿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2346885.html
  • 佛教对中日文化影响之比较

    到达唐朝为十三次,总计人数约2547人 。[23]   学生共携归书籍,总共15516卷,包括经、史、子、集计40种。留唐学僧携回佛教典籍有2754部。其他有 关诗、碑、帖、医药书、杂文等50部,以及...大寺建“戒坛院”开始传戒,次于天平宝字3年(759年),建“唐招提寺”,他 [22]同注5,页114~页115。 [23]同注5,页147~页151,页154~页163。 [24]同注5,页...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0746993.html
  • 任继愈《中国佛教史》(6)

    六经数十百倍”。文帝在位20年间,共“度僧尼23万人,立寺3792所,写经46藏,13286卷,治故经3853部,造像106560躯”。  据载,杨坚少时受尼智仙的养育,故即位后“每以神尼为言,云,我兴由...荆州华容(今湖北监利西北)。年18出家,23岁投慧思受学,为慧思所偏爱。慧思南下衡山隐居前,令智往金陵弘法,从此开始智与陈、隋两朝长达30年之久的合作关系。  陈光大元年(567年),智抵达金陵...

    任继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3047045.html
  • 任继愈《中国佛教史》(14)

     三宝 92  三智 92、93  三科 39  三界 20  二学 23  三业 95  三轨 263  三玄 320  三密 95  三士道 423  三恶趣 423  三素尔 409、410  ...瑜伽 328  三门徒派 549  三谛一心 262  三十六道品 23  三智一心说 262  大日 359  大众 34  * 大乘 37、87  大论 344  大空 38  大天派 227  ...

    任继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3447053.html
  • 《阿含经》中所建构的佛教知识系统

    断【20】生尽等。   【21】并天世众生。   【22】依等【23】‘我执’等。   白品第三颂:   【24】如来【25】无常想。   【26】底沙【27】怖【...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大23)   (a)【于色生厌、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正解脱。   (b)【如是‘于’受、想、行、识,生厌、离欲、灭尽】,不...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4647084.html
  • 论庐山慧远法师的念佛禅观

    念佛三昧。在慧远法师的领导和激励下,庐山僧团念佛修行之风盛行。慧远及其教团“洗心法堂,整襟清向,夜分忘寝,夙宵唯勤”23《广弘明集》中所收《与刘遗民书》篇后,记有“于是山居道俗,日加策励,遗民精勤偏至,...见《大正藏》第13册。  2 0同上。  21 《高僧传》卷六“道安传”中记,道安每与弟子法遇等,于弥勒像前立誓愿生兜率。  22 见《乐邦文类》卷二。  23 见《念佛三昧诗集序》。  24 《高僧...

    业露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0647142.html
  • 《大乘义章》的佛性说

    麦果,虽其“麦相”有异,其“麦性”相同。 4. 诸法自体:“通说诸法自体,故名为性。此性唯是诸佛所穷就佛以明诸法体性,故云佛性。 ” (注 23) 就诸法的自体而言,其体性即是佛性。 慧远将...540上。注20:《大乘义章》卷19,《大正藏》卷44,页837下。注21:《胜鬘经》《大正藏》卷12,页221上。注22:《大乘义章》卷1,《大正藏》卷44,页472上。注23: 同上。 ...

    释恒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0847149.html
  • 慧思与智者心意识说之探讨

    也可称之为“意”或“识”,如《摩诃止观》于观阴   入界境时,以识阴为心,[23]又如   又如《成唯识论》云:“第七名意,缘藏识等恒审思量为我等故。”   (《大正藏》册31,页24下)因此,可看出...华文句》、《维摩经文疏》等,莫不皆   如此,尤其《摩诃止观》之十观法更是如此。   [23]如《摩诃止观》云:“心是惑本,其义如是,若欲观察,须伐其   根,如炙病得穴,今当去丈就此,去尺就寸,置色等...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347150.html
  • “空”否定了什么?─以龙树《回诤论》为主的一个研究

    :一个空幻不实的东西,例如“空”这一词,也有其 应有的功能,就像世间的车子、瓶子等物一样,虽然也都是 空的(因缘生的缘故),但却也有它们各自的功能。《回诤 论》在注解第 23 颂 (23) 时说:  ...pratityasamutpanna` )、 以及“无自性”(无自体, `nihsvabhava )三者,看成是同义 语。 Back  23 《回诤论》第 23 颂是:“若因缘法空,我今说此义,何人有因 缘,彼因缘无体。”(引见《...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547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