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与中医药学有相通之处。 据《隋书》卷三十四《经籍三》,这一时期从南亚传来有关医药、养生(包括以巫术驱邪)方面的书籍有《龙树菩萨药方》4卷、《西域诸仙所说药方》23卷、《香山仙人药方》10卷、《...坐具、卧具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第23题《经行少病》说:“五天之地,道俗多作经行。直来直去,唯遵一路,随时适性,勿居闹处。一则痊疴,二能销食。禺中日,即行时也。或可出寺长引,或于廊下徐行。若不为之,身...
薛克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5346814.html
-
手指。禅师为接引初学、为立宗旨,必须有宾有主、有权有实、有照有用;[23] 在宣讲示众时,或权说心性,或论理谈玄,或棒喝交驰、以境接人,所有均是为了接引学人的方便手段。 “下载无许多义路”,“义路”...[21] 《中国禅学思想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页527。 [22] 欧阳宜璋《碧岩集点校》第四十五则,〈赵州布衫〉克勤评唱颂文,页219~221。 [23] 克勤以为“群机有利钝,...
高毓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146833.html
-
专研比丘尼戒的僧官兼学者札西?慈仁格西来台,也在座谈会中提到这个问题。笔者在当时回应 页23 的书函,以及翌年出版的《律学今诠》一书之中,数度回归“十种利益”的佛门宪法精神,质疑这种重枝末而弃根本...依止,若畜沙弥尼、式叉摩那者,突吉罗”。[23]“比丘尼犍度”中亦有“六群比丘、沙弥,来至比丘尼住处,共六群比丘尼、沙弥尼、式叉摩那共住,更相调弄”[24]之句。但这种排列,一般是比较少见的。 总之...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246835.html
-
偈文之中,“空性的目的”,乃是止灭一切戏论之相; “空性”,乃是离开一切(认识上的)执取之相,为体 会空性的智慧;“空性的对境”,乃是真如之相。[注 23]
依此释文,清辨....688。注22:Prasannapadaa, ed. by Poussin, p.491,col.1~2。注23:引自万金川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授课讲义〈注释家对‘ 中观论颂.24.7’的理解与...
刘嘉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746847.html
-
且不可,况抑大圣大贤而使之皆出于西方氏之教,则得罪于名教甚大(注23)。”之事,更可证明以上的推论无误。因为卢文弨此书函,是针对彭际清寄来的‘二林居制义’一书(注24)而发的缘故。卢文弨是彭际清会试时...,于心知之自然谓之性,血气之自然谓之欲。说虽巧变,要不 过分血气心知为二本(页21a~23b)。
看了戴氏此文,可以知道彭际清的发问是由此引出的。‘疏证’中戴震所引述的“神者太虚妙应之目”...
释慧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846848.html
-
保持寺庙中之金属法器、铜像已属难得;北魏武帝及唐武宗时代,实因出家者众,良莠不齐,甚至参与宫廷内争,佛教本身也应反省。(注 23)
中国佛教之礼仪、制度,都是在此一中国文化、政治之反省下而形成...道宣《广弘明集》卷24,《大正藏》卷52,页272中,宋武帝〈沙汰僧徒诏〉。
(注 23) 辅仁大学六十周年校庆,宗教教育与中国社会之发展讨论会,拙文〈从法难中佛教兴衰对中国宗教之反省〉论文,页3。...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846849.html
-
。故以复性之教教之,使夫顺者知逆,逆者知顺,则原始反终,死生之说可明矣。[注23]
细审真可的性情之说,可以发现,其与前文理情之对举,并没有什么差别。再者,从说明心性关系的两段引文中:“应物而无累,...─注23:《全集》卷2,〈法语〉,页660;卷1,〈法语〉,页655;卷20,〈杂说〉,页999。注24:详见范佳玲,《紫柏大师生平及其思想研究》(台北: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8年6月...
范佳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1746872.html
-
自作自成佛道。(注 23)
一个人如何自悟呢?慧能有三点建议︰第一,他强烈警告不要在定慧之间有所分别,他清楚地指出定慧一体不二,因此他说︰
即定是惠 (慧) 体,即惠是定用,即惠...) 这也建议一个人需要修善法行正道,一心───────────(注 23) 同上,第 19 节,英文引自 Yampolsky 之英译。
(注 24) 同上,第 13 节。
(注 25) 同上,第 ...
成中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2046877.html
-
223上;No.1595) 301 页 想;菩萨于法界亦尔故,法爱不得生。由观此义,得入 四地。(注 23) 这里的所谓“非我所摄、非他所摄”,正好是原始佛教“无我、无我所”的最佳... 由此可知︰众生的轮回,是业力所感的“业感缘起”;而菩萨的示现轮回,则是───────────(注 23) 《摄大乘论释》卷十(大正31,p.222中;No.1595)(注 24) 《摄大乘论释》卷...
黄俊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2046878.html
-
原始般若法门”就已经说到。“原始般若法门”大体上表现在现行的“下本般若”第一品(《道行经》:〈道行品〉第1;《小品》〈初品〉第1),[23]这里姑且以《小品》来说明: 1.须菩提白佛:我不见不得菩萨,...第22,大8,页575中;《道行》〈守行品〉 第23,大正8,页466上)。 从经文分布的情况,这些类似的疑问,与经文的发展,始终相随;事实上,这些疑问,随著「般若法门”的宏传,愈加多样化。“下本...
郭忠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2246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