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的禅味;虽然清代的钱大昕,说那些语录,都是“支离鄙俚之言,不可奉为镶宝”。(23)事实上正因为它是“支离鄙俚”,所以形成了简洁而富有风趣的禅宗公案。 六 关于“禅”字,因为日本人叫“Zen”,所以...这样一首歌: (23)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 10。 112页 让感官和意识的注意力,转移到心头。你,就能乘梵天之舟,振奋起精神,渡过恐怖之源的水流。 又在古代印度哲学里,也有以《瑜伽...
罗锦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648129.html
-
有佛性,一阐提有,善根人无;或有佛性,善根人有,一阐提无;或有佛性二人俱有;或有佛性二人俱无。(注23)
经文把佛性分为四门:1.一阐提有、善根人无的佛性。2.善根人有,一阐提无的佛性。3.一阐提、善根人俱无的佛性。───────────────────────────注22 同上注,页472-473上。注23 北本《大般涅槃经》,卷36,第12,《大正藏》,卷12,页574下。
页273...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648131.html
-
极实理相顺,而不跟虚妄的外缘相顺,可见它是“本有”的究极真实本性发用的结果,以究极真实为本因。智俨在这里又再提及,以为此品说“菩提心即性起”,即具有“本有修生”之意。(注23) 佛教提出缘起学说,是...原来是远离一切分别相,非语言所能诠述。只是由于《华
──────────────────────────────注23 “菩提心即性起”一语不见于。惟 阐述如来之菩提相时,说:“彼菩萨心...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748132.html
-
念见闻之性。[注22]因此,智旭所谓的“现前一念心”,即是指吾人刹那之心,吾人当下之心,此现前一念心包括了吾人之知觉见闻等,亦即天《摩诃止观》的“介尔之心”。[注23] 智旭所以特就现前一念心来...注23 如《摩诃止观》云:“若无心而已,介尔有心,即具三千,亦不言一心在前,一切法在后;亦不言一切法在前,一心在后”,《大正藏》,同注11,第46册,页54上。而此心,依《摩诃止观》对“观阴入界境”...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748133.html
-
小令(玉连环影),即在条末全文实录夏满子(夏丐尊女)回忆(小梅花屋图及其他)。内称李叔同先生“是我父亲留学日本时的好朋友”云云。[23]令人可憾的是,编者大笔一挥───────────────────────────(22)弘一:(出家人与书法),《(新加坡)南洋佛教》 (1979年11月)。(23)夏满子:(小梅花屋图及其它),同注(10),页117一120。
64页即用二千余字篇幅全文实录这...
秦 启 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5048142.html
-
-------------------------- 13. 同注12,页305。 14. 见王重民等编《敦煌变文集》,页829。 15. 同前注,页832。 16. 同注8,页23。 ...来的“宝卷”,实即“变文”的嫡派子孙,也当即“谈经”等的别名。[23] 上述郑文肯定:(1)瓦子中的“说经”等系“变文”的变相、系佛门子弟(和尚)为之;(2)“谈经”等即宝卷。 郑振铎对上述结论...
车锡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0748184.html
-
的「生身亦是无漏」。总之,佛的「生身」从漏(无明、爱)生,故说为有漏;可能引起他人的贪、嗔、痴、慢(漏)故名有漏。[23]
以上是《大毗婆沙论》卷76「结蕴」讨论「有漏、无漏法」时所说「佛生身... [22] 「答:彼说法身故不成证。谓彼经说如来生在世间,长在世间者,说佛生身。出世间住,不为世法所染污者,说佛法身。」《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23] 「谓佛虽遇利等四法,而心不生高欢喜爱。...
惠敏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0848188.html
-
肯定。23 《法华玄义》卷二上,《大正藏》册 33,页 696 上。24 同前注,页 692 下。25 同注 23,卷一上,页 685 下。有关智者对于心之一般性的说明文献,参阅吴汝钧:〈天台三大部所...
邓克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4548416.html
-
感觉与本能是生前的一种综合(注22),但婴儿及动物并不具有充分的辩证推论能力(注23)。法救(Dharmottara)依下列方式来解释此一题旨(注24):正确的知识是两重的,要麽为本能性的,例如在正确...upon instinct in animals and men。"Nyaya-Kanika(uprint from the Dandit)。
(注23)Pramana=pramatana-...
张尚德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4548418.html
-
无故佛性决本有,离有离无故。(注23) 有性论自始至终最基本的坚持,都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佛性论》不但如此,而且主张佛性本有。不过,《佛性论》 的最大特点还是在于其强调佛性的“离有离无”。使...中有”者,何以不能令兔角等有,故知自性空。 ─────── (注23)《佛性论》卷一(《大正藏》卷三一,页788下)。 (注24)《金七十论》举八不可见因如下:最远(atidurat) ,最近...
释恒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5948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