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恩重经》为「故知人造」。因此在那时社会上流行的《父母恩重经》写卷中就删去了「三个孝子」的故事。安岳卧佛院石窟第59号窟右壁就刊刻有删节本的写本,时代为「〔开元23〕年6月26日」。[18] 这个现存...长成,翻为不孝。尊亲共语,应对慃[23] 怿。拗眼路〔露〕
20. 参见《敦煌宝藏》册36,页282~283。21. 拙文〈《大足宝顶父母恩重经变》研究〉,最早刊载在《敦煌研究》,1992年第2期,页...
胡文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84449138.html
-
之法,如〈佛说观三昧 相海经〉23GCK@11>23本行品中释迦以及十方诸佛、 文殊、财首等诸菩萨,乃至阿难尊者,皆言各自过去本 修念佛三昧,既有过去,则三世成立;三世各各具三,则九世...
释能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0349181.html
-
方便品》[23]中,有这样的说法:
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可见,认识感受真心的重要性,因为它是改变我们轮转的根本。同时,也是使我们走进佛土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才能...23《维摩经》“佛国品”,大正藏14,538下。
24《金刚经》“第十八品”,大正藏8,751中。
25《弥陀要解》,大正藏37,364下。...
静波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静波法师|净土与净心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1349208.html
-
道岳等名德相友善。唐武德7年(624)废日严寺,率门人道宣等移住崇义寺。贞观11年(637)卒于住所,年七十四岁。[22] 道宣(596~667),江南人氏,俗姓钱,父曾为南陈吏部尚书。[23] ...高僧传》卷11〈法侃传〉(《大正藏》册50,页513)。 [22] 见《续高僧传》卷14〈慧頵传〉(《大正藏》册50,页533~534)。 [23] 案,道宣原籍有吴兴、丹徒、长兴三...
王亚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149226.html
-
如来之与尧孔,发致虽殊,潜相影响;出处诚异,终期则同”。中国佛教徒的结论是,“周孔即佛,佛即周孔,盖外内名耳”[23] ,两者可以并行不悖;“六度与五教...说父母恩重经》等。
[22] 参阅王月清〈中国佛教孝亲观初探〉一文,载《南京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
[23] 孙绰《喻道论》,《弘明集》卷3。
[24] 慧琳《白黑论》,《宋书...
洪修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349232.html
-
圆四教。[23]
4.或以乳、酪、酥、醍醐判藏、通、别、圆四教。[24]
其他还有四弘、[25] 莲花[26] ……诸喻不必多引。而以上之内容又可相互对应。唯在...册46,页5b。
[21] 同注7,卷1下,《大正藏》册33,页690a~b。
[22] 《大正藏》册30,页33b。
[23] 同注7,卷1上,《大正藏》册33,页682a~b。
...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549235.html
-
今且约事理者,事理是所诠法中之总故,又诸处多明理事故,为成四法界故”。[23] “所诠法”指华严特有的诸多概念,“总”,即把“理事”作为其概念体系中的总范畴。通过对“事”和“理”的界定,通过对事理关系...[21] 《华严经义记》。 [22] 《华严一乘十玄门》。 [23] 《演义钞》卷10。 [24] 《注华严法界观门》。 [25] 《宋高僧传》卷6本传...
魏道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549236.html
-
强调父母是每个人形生的大本,是天下“三本”之一。契嵩是从天地根本法则的高度来论证奉行孝道、报答父母的。南宋虚堂说:“天地之大,以孝为本”。[23] &...藏》册52,页660下。
[22] 《孝论.孝本章第二》,《镡津文集》卷3《辅教篇下》,《大正藏》册52,页660中。
[23] 《虚堂和尚语录》卷2,《大正藏》册47,页1058中。
...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649239.html
-
灵魂”存在的证据。东西方的宗教体验中,常将“行过死荫的幽谷”(《圣经》诗篇23:4)的说法类此于“体外离脱”后之“通过隧道&...──死亡──而止息。它继续以别的形式出现,而成为再生(rebirth)。”[23]
然而我们可以从生死轮回苦中得解脱,证得贪、嗔、痴熄灭的涅槃境界。涅槃是不生不灭的非缘生法(无为法)...
惠敏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649240.html
-
忍位相同,观修欲界苦谛下之一行相,于次一刹那入见道位而成为圣者。为有漏法中最胜的善根之谓,此位只有一刹那的时间,随即进入见道,生无漏智。 以上三位与四善根位(内凡位)合称七方便位,23乃入见道之准备...退道见,故修道、如、行、出行相。” 23 法相宗立五位,以最初资粮、加行二位,总名七方便位。 24 详见俱舍论卷二十三贤圣品。 25 《俱舍论》卷二云(大正29·10b):“八十八随眠及彼俱有法...
释性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5649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