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47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六度集研究

    格式如下:以“昔者,菩萨…”或“昔者,…”的方式开头;结尾时,以施度为例,则是“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而现传本《六度集》有91章,其中的12章以经典的形式起首:“闻如是,一时,佛在…”其中只有...以象示之”等等。91但句子完全相同者,所在多有,且文末十六行偈颂中,只有十个字互有出入。92因此,叙述的用词虽有若干增添删改,但仍不妨碍两经在文字上表现出来的高度依存性。就内容来说,《六度集》此章多了...

    释天常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045581.html
  • 《现观庄严论》初探(2)

    91, Ja, 101 a6-b4。   (注 27) 罗什译,《大智度论》(台北:真善美出版社)。卷三八,页一○四-五。  (注 28) 见大正藏,册廿七,页二七六下。  (注 29) ...见许明银撰,“西藏大藏经”(《西藏之友》,第五、六期,台北蒙藏委员会,七五年),页二七。   (注 91) 见日人编印德格版?《西藏大藏经总目录》,丹珠尔(bstan-'gyur)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145667.html
  • 大乘二十二问之研究(2)

    91页  教真如观----菩萨了知外界境物为心所现。若无虚妄外境则内心不见,如此则心不起作用。心既不生则一切皆属于真如境界。基于上列的分类,菩萨无论如何,不会对涅槃或世间境相生兴趣或留恋。复次,据说...。  (注 91) 同上,11页。  (注 92) 新唐书卷一四一,上卷,11页。  (注 93) 同上,8 页。  (注 94) 同上,12页:史坦因:西藏文明R.A. Stein, Tibetan...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445671.html
  • 中国佛教义学的形成 -- 东晋外国罗什“般若”与本土慧远“涅槃”之争(2)

    也。[91]这段文被后来的渐悟者所引用而出现在南齐刘昼的〈无量义经序〉中:立渐者,以万事之成莫不有渐,坚冰基于履霜,九成作于累土。学人之入空也,虽未圆符,譬如斩木,去寸无寸,去尺无尺,三空稍登,宁非...----------------------------------------------------[90] 《大正藏》册45,页159下、160上。[91] 《大正藏》册45,页...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845817.html
  • 略述《洛阳伽蓝记》的写作缘起

    北魏就没有人对佛教的畸形发展有所觉察吗?  这样的人当然是有的,在北魏统治集团的内部,能够对“皇舆迁邺”[91]的衰局有所预感而主张对佛教加以一定限制的爱国之士实际上并非少见,只是他们的好心都被当成了...老志》[91] 《洛阳伽蓝记序》[92] 《魏书·卷第六十六·李崇传》,《全后魏文·卷第三十五》。[93] 《魏书·卷第六十六·李崇传》,《全后魏文·卷第三十五》。[94] 《魏书·卷第七十二·阳固传...

    恒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345827.html
  • 契嵩思想研究──佛教思想与儒家学说之交涉(2)

    人自以冥数潜通,不使人而辄识乎?不尔何其道理之 相贯如此也”(注91)。 契嵩以佛家之“自性”、“实性”、“真性”、“法界”、 “神识”等... ,页六八九中。 (注90)镡津文集卷第八,万言书上仁宗皇帝,大正藏卷五二 ,页六八九下。 (注91)...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3045919.html
  • 《入菩萨行》初品补注(1)

    5 如石著《入菩萨行导论》(台北︰藏海出版社, 民国 84 年),页 94。 6 《导论》,页 91。 7 《导论》,页 92。 ...他人。 《广释》 也说︰“.... [造作]此论是 ────────── 8 《导论》,页 91。 9. 《妙瓶》,页 18...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3945926.html
  • 缘起之“此缘性(idappaccayata)”(1)

    Philosophie des Buddhismus,S.49,172, 176。 (注3) 增田英男 pp.91 ~ 106。 (注4) ○田中顺照 p.3 ~ 78. ○(木+尾)山雄一...综合仍然以阿毗昙为根据,笔者亦曾从事过,记载于拙著《阿含要略》pp.5-89~91,且以表解如下所示,以供参考: [阿毗达磨 分析种种缘起之 表解] ╔...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0945985.html
  • 张商英护法的历史意义(2)

    佛论》之念,后因访友见《维摩诘经》,读之而深为佛理所吸引,遂由信佛而至护法。(注91)僧史家对他所说之“吾学佛而知儒一语”最为乐道,屡引宋孝宗─────(注88)按韩愈上〈论佛骨表〉为宪宗贬至潮阳。...《宗禅辩 》皆作“质疑辨惑”。(注91)《佛祖统纪》卷 49,页415bc~416a,略谓张读《维摩经》后 深信佛氏之道,常谓人曰︰“吾学佛然后知儒。”据云张商英 正作〈...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445995.html
  • 佛典中“唯”的二类否定意义对中国佛学研究的提示

    15; SBh 194, 21; Tp91a4 )此时,于奢摩他 (大 30, 450c18ff; SBh 363, 7ff.)中,内住、等住、安住、近住、调伏、寂静、最极寂静、一趣、等持等九住心(...Tp 111a4-5;Td91a4 )云何除此法外更无所得( upalabhate )、无所分别(vikalpayati )?言唯蕴( skandha-matra)可得,唯事( vastu-matra ...

    惠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1846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