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53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法相唯识学的三性说及其中道思想研究

    此,故说一切法,非空非不空,有无及有故,有无及有故”。[41]幻有与真空,这相当于《中论》的空假中道。从俗谛看,圆成实性是实有,从真谛看,圆成实性非空非有。真谛角度的圆成实性,相当于《中论》的八不中道... [40] 大正藏31/465。  [41] 大正藏31/477。  [42] 《藏要》第四册,496页。  [43] 《藏要》第四册,462页。  [44] 大正藏31/138。  [45] 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273506.html
  • 符秦时期的佛经翻译

    叹息,金匮玉石同缄,卞和为之怀耻。安敢预学次,见泾渭杂流,龙蛇并进,岂不耻之。”41由此可见,道安对伪经恨之入骨,一定要把它清除出去。   七、注经及杂经志录。共收二十四部二十七卷。其中...页   38、中华书局点校本,第561——562页   39、中华书局点校本,第91——92页   40、中华书局点校本,第98页   41、《...

    韩廷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373509.html
  • 论初期佛教“识”之概念及其特点

    “识不住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除欲见法、涅槃灭尽、寂静清凉”。[41]可知,在佛典中,“识”对于认识之物有执取作用,也因为有所取著,因此有著虚妄分别,无常计常、无我执我,有著个人或自我的主宰欲,[...行中亦如是住”。T01, no. 01, p. 51, a19~21  [40] 关于印顺法师五蕴的解说,可见于《佛法概论》,台北:正闻,1994,页59~60。  [41] 《杂阿含经》云:“攀缘四...

    林建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3873532.html
  • 圣凯法师:三种佛性与真实胜乘——摄论师的佛性、一乘思想

    的思想家,其中有真谛、灵润、法宝等。[41]真谛在不违背瑜伽行派的前提下,将“密意一乘”转化为“究竟一乘”。摄论师的一乘思想的理论基础亦是真如无差别,...] 《法华秀句》卷中,《日本大藏经》第42卷,第74页上。   [40] 见杨惠南《吉藏》,台湾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第1版,第248-252页。   [41] 安藤俊雄、薗田香融《最澄》...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4173538.html
  • 宋朝的佛经翻译

      38、《法印经》一卷;  39、《帝释岩秘密成就仪轨》一卷;  以上三经梵本出自中天竺;  40、《大生义经》一卷,梵本出自西天竺;  41、《园生树经》一卷,《大中祥符法宝录》卷一一记载说:“上...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4473543.html
  • 东晋慧远法师《法性论》义学的还原

    智论钞序〉所言虽非〈法性论〉本文,但却可代表其观点。这便是〈法性论〉 41页 最后阶段的面貌了。 由整个发展过程来看,〈法性论〉中「法性不变」的...

    赖鹏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83673948.html
  • 何蓉:国家规制与宗教组织的发展:中国佛教的政教关系史的制度分析

    僧侣身分不失为逃避之途。谢和耐对《魏书·释老志》中的一段记载进行了分析。  所在编民,相互入道,假慕沙门,实避调役,猥滥之极,自中国之有佛法,未之有也。  谢和耐(谢和耐, 2004: 41)指出,此...

    何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84973959.html
  • 戒律与禅定

    yogakriyāyā ārak?ā k?tā bhavati / (?rBh 65, 5-8)。  页41  戒律与禅定  中华佛学学报第六期(1993.07)  其说明可分析成二项[18]:(a)「恒常所作...

    惠敏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85273962.html
  • 释尊时期止观法门的实践

    欲贪、越欲贪,是名受离。41  此中观察了诸受的八相︰ (1) 自性︰三受, (2) 现在流  转因缘︰触集, (3) 现在还灭因缘︰触灭,(4) 当来流转因  缘︰于受爱乐、染着,(5) 当来还灭因缘...上,释尊说︰  诸比丘!我以如实知此五受阴︰味是味、患是患、离是  离,故我于诸天若魔若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自  证得脱、得出、得离、得解脱(结缚),永不  ───────────  41 《大...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90373973.html
  • 西藏唐卡的宗教本怀

    西藏艺术形式之一的「唐卡  」,奉上释签。  救八难度母  公元十九世纪西藏唐卡  布本 工笔重彩 纵 59.6公分 横41公分  展出地点:图书文献大楼二楼「受赠文物藏品精华」展览室  展出...

    葛婉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91373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