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276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持名念佛与实相念佛之统一(三)—本愿即心持名念佛的提出

    所念之佛号,所念之佛号亦即是能念之心体,行者念念专念,乃至散心而念,皆念念不空过69,念念返薰本觉之心体。如是即心而持名,虽未得现前大用,而出口入耳持名之功德自在念念中滋增矣!如是持名而即心,虽是...

    释法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3150632.html
  • 以佛学的涅槃思想诠释赫曼·赫塞在《流浪者之歌》所呈现的超验哲学

    Transcendence634.1 The Twin 634.2 Kantian Transcendence69CHAPTER V: Conclusion75WORK CITED80 --------------...

    简诚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03650802.html
  • 我为鉴真大师造像

    我为鉴真大师造像已经两回,一回是2001年创作了一幅中国画《情天义海与时馨》(180厘米×118厘米),第二回就是今年2003年创作的《鉴真东渡》图(134厘米×69厘米)。 造像,造像,就是更像。然而,为某人造像,仅仅外观像某人,还不是最后的目的。晋·顾恺之说“传神写照”,这是指导中国人物画的传统理论精髓之一。为某某造像,达到形似并不很难,难的是传神。能传神,才能生动,生动才能感人,...

    张 执 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31751155.html
  • 英藏敦煌文献原卷查阅札记(一)——《英藏敦煌文献》拟名之“佛说诸经杂缘喻因由记”校议

    字体潦草模糊,《刘目》未著录。据《敦煌杂录》下辑《佛说诸经杂缘喻因由记》(腾二十九)定名。” [3] 据笔者查验,S.3457卷高25.5厘米,全卷长69厘米。该卷前半部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首尾...

    杨宝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45251375.html
  • 陈寅恪先生的科学史研究——悼念陈寅恪先生逝世三十年

    ] 王锦光、洪震寰:《中国古代物理学史略》,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79。  [8] 蒋天枢:《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69-75。  [9] 《陈寅恪先生...

    刘广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3452042.html
  • 《俱舍论》与俱舍师——中国佛教史话之四十三

    到十分惊奇,乃连声称赞道:“智慧人,智慧人”⑨,从此他对道岳另眼看待。唐真观十年(636),道岳住普光寺,因病逝世,终年69岁。  (5)释普光(公元7世纪),又称大乘光,是玄奘的上首弟子之一。他的...

    方 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0452355.html
  • 《佛陀的格言》 学佛必读

      68、能真正洞悉苦恼的真相,也就能够知道苦恼的来源,没有苦恼的境界和消除苦恼的途径。  十、待人  69、待人热诚,举止文雅,只要每天充满喜悦,苦恼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70、情感是由过去的缘份...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33154442.html
  • 天台通教之化法研究

    49  第三节 通教中化人之行法50  第参章 通教大乘经典之化法61  第一节 众生平等的法界观62  第二节 佛经中的和谐思想65  第三节 佛教对大自然的重视69  第四节 通教化法特质72  第...

    李宗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15255642.html
  • 《佛教的格言》 学佛必读

    知道苦恼的来源,没有苦恼的境界和消除苦恼的途径。   十、待人   69、待人热诚,举止文雅,只要每天充满喜悦,苦恼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70、情感是由过去的缘份和今世的怜爱所产生的,宛若莲花是从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61456113.html
  • 苏州佛寺谈之三·东禅寺杂谈

    对东禅寺也喜爱有加,他流传下来不多的画作中就有名为《东禅雅集图》的巨幅山水画(204×133厘米),据清人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及画上题识可知,明弘治八年(1495年)端阳节,69岁的沈周与沈豳来到...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14657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