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53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中国百年敦煌学述论

    敦煌卷子中的户籍、名籍、契约等,各类社会经济文书共140种,附录33种。这是当时收录社会经济文书最广的一次,直接推动了学术界对唐五代社会经济状况的深入研究。1962年王重民、刘铭恕编行了《敦煌遗书总目...

    陆永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4352062.html
  • 熊十力的佛学观

    学在人类去惑趋善、自我净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指出“佛氏严于自照,与孔门慎独之功亦有相近处。”[33]   对于佛教在流传过程中及当时僧界的窳败陋劣,熊十力是十分清楚的。他...

    韩焕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4652067.html
  • 《楞严经》不是伪经

    是伪经,太过严苛了。  (33)关于第三十三条的看法  六大之说源于六界,谓士夫色心之所本也。今经益以见大为七。见本属根,根即清净四大为性,安有别法?且大谓周遍,本经后说六根功德,三根不遍,安得为大?...

    紫虚居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2452161.html
  • 保唐无住的禅学思想探究

    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即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33]   《坛经》之三句为无念、无相、无...

    道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5252224.html
  • 中观学派的运动观

    不动的实体”或“非感觉之实体” [33]然而,这个不变的实体却是运动的根源。中论将运动初涉入的空间(发),用三分法来辨析,在三时(已去、未去、去时)中,觅“发”了不可得。为什么?“未发无去时,亦无有已去...民国七十三年,页282。  [32]《大正藏》1564,册页4中。  [33] 金增瑕主编,《西方哲学史》,上篇,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页184。  [34]《大正藏》1564,册30,页4...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0452254.html
  • 净土信仰论之研究: 世亲、昙鸾与亲鸾之回向思想

    补特伽罗神力依处。注33  “信”在此为四瑜伽之首,信在阐释瑜伽行的道次第与理论根据的《瑜伽师地论》有其重要地位,及《瑜伽师地论》以瑜伽行来了解信,依此为不言而喻的事实。此处所论信的二种行相,“二...原本,长雅人,《中观?唯识》,页261。   注32同注 31。   注33大正藏,第三十卷,页438上。   注34同上,页439上。   注35这里所说的“后来的唯识论”主要是指如下的著名的说明,...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1252273.html
  • 净土决疑论─宋代弥陀净土的信仰与辩议

    无奈地说:  115页  “言极乐之界,盖觉皇之示权者,经论既以净土之教为胜方便,验知是如来善巧权用也。” 注33但是,在承认“经论”之说的同时,知礼却要演绎出一套“即权是实”的论调而说:   但权名不...中华书局,1992)页186。   注32此问题笔者在〈北宋时期两浙的弥陀信仰〉一文曾稍加讨论,此处再加补充、详论。   注33见《乐邦文类》页260上。引文出自知礼〈复杨文请住世书〉。   注34...

    黄启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1352274.html
  • 试论大足宝顶山柳本尊十炼图

    的布施或智慧波罗密非圆满之行。 注32武周时的义净(635-713)从天竺回来后,观察到当时僧人以为烧身便可成正觉的风气,而提出了:“慈力舍身,非僧徒应作”, 注33并告诫僧人舍身施目有违戒 ...的遗迹见陈明光考察列出相关的遗址,但成都、弥蒙地区则无遗址出现。见陈明光,〈四川摩岩造像柳本尊化道 十炼图 由来及年代探索〉,《四川文物》, 1996:1,页33。   注12 大佛湾二十一龛十炼...

    黄锦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1552275.html
  • 格义佛教思想之史的开展(1)

    “特专阿毗昙学,其所出经,禅数最悉”(注32)  。   ‘高僧传’说:  “义理明析,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  (注33)。  又关于他的人品,‘出三藏记集’本传说:  “七曜...

    林传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1952279.html
  • 格义佛教思想之史的开展(2)

    模  仿,可从他们发表的问题中,再做较深一层的考察  。  (注 32) ‘出三藏记集’卷六、安般注序(大正大藏经五  五卷四三页上)。  (注 33) ‘高僧传’卷一、安清传(大正五○˙三二三˙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2052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