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往被体用、本末、动静、言意之辩代替了。时人常常用体用范畴阐发佛教哲学的空色、心境、理事、性相、真俗、寂照、定慧等佛教理论,认为万法、事、物、境是用,真如、佛性、实相、心、识才是真实的本体。[33] ...31] 见《四部丛刊》影印本《弘明集》,卷二九。[32] 见《起信论》,《大正藏》卷三二,第576、579页。[33] 石峻、杜宪邦主编《中国哲学通史》卷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第39...
唐忠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35259917.html
-
生甚處?病在不自信處。你若自信不及,即便忙忙地,□一切境。被他萬境回換,不得自由。你若能歇得念念馳求心,便與祖佛不別。你欲識得祖佛麼?只你面前聽法底是!(33)臨濟的這段話,(特別是「病在不自信處」,「...
楊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35959924.html
-
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把〈净土发愿文〉很虔诚地念一遍。[33] 在第四课中,李老师说: 上师勉励你们,要真正的...讲),讲义L7:P13。 [33] 《这辈子最幸福的事》第1课“人间不是我的家”(1993年4月3日讲),讲义L1:P11。 [34] 《这辈子最幸福的事》第4课“憨憨的念佛最好”(1993年6月...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0359929.html
-
也坚信,禅的吠檀多主义由菩提达摩传到中国,而又风行于远东[33]。而 Joseph Edkins 则于一八九○年就提出,禅是耆那教一支的看法,他坚定地认为达摩传给中国的禅,正是耆那一系的思想[34]。...1993年版。 98. 同上,卷3。 99. 同上,卷4 。 100. 同上,卷1。 101. 《大正藏》卷33。 102. 分别参见《楞伽师资记》,《佛光大藏经?禅藏》;《传法宝记》,《大正藏...
龚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1659943.html
-
大至小共33个,皆为南越贵族用品),字画名瓷一批。碑刻在大雄宝殿、六祖殿壁上嵌有《六祖能禅师碑铭》(唐王维)、《曹溪第六祖赐谥大鉴禅师碑》(唐柳宗元)等多件,此外名人楹联,题记不少。’为肇庆文化中心地...
曾昭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3959970.html
-
宗彼此间或佛教与儒道间的既相斥又相融。首先是禅宗与天台为达摩门下三人得法深浅之批判[32],和西天是二十四祖或二十八祖之“法统”世系主张不同所引起的激烈论争[33],及儒家继唐韩愈<原道>的排佛思想之后...
释印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4159972.html
-
纪念文集》,页25-32,台北市: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释净宗 2004 〈净嵩法师——李元松老师的净土法缘〉,收录于净土宗象山弥陀共修会编之《李元松老师纪念文集》,页33-41,台北市:净土宗文教...
罗佳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0359989.html
-
灵秀之正气”的“所余之秀气”[33]和“残忍乖僻之邪气”的“所余之邪气”[34]存在。此外,书中没有提及但在逻辑联系中显然也存在著的还有两气,即普正的余气[35]和普邪的余气[36],共合为人才八气。这...气”。 [32] 简称为“普邪”或“f气”。 [33] 简称为“余秀”或“c气”。 [34] 简称为“余邪”或“d气”。 [35] 简称为“普秀余”或“g气”。 [36] 简称为“普邪余”或...
Ming Li(博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1360000.html
-
此时,“房子”作为实体固然没有而作为假名则是存在的。激进的般若思想使印度教三世轮回的传统观念无所安立,造成的冲击既深且巨――创立空宗的龙树、提婆后来相继死于非命33实在是不为无因。若将二人拟为晚明的...
陈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1660002.html
-
有人现前发心,不与受记。有人发心时,便与受记。有人于生死身,得无生法,而为受记。有舍生死身,受法身,而得受记,如文殊师利等是也。”[33]
作者以为,“授记”...;,“或有”而非真,则是变化之流。如此,真法身佛,正当独处于玄廓之境。”页84。
[32] 页85。
[33] 页85。
[34] 页86至87。...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2560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