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26篇,用时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中州第一禅林――乾明寺

    ,最后免去死罪,改为流放益州,行至百牢关菩提寺染疾而亡(见《佛教与中国文化》P137,宗教文化出版社)  噩耗传来,襄城大地一片悲哀。父老乡亲们为失去一位儒、释、道兼修的天下奇才而难心。乾明寺的智益...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40351260.html
  • 石头宗诸师之“心性”思想(1)

      3.对“洞山五位”的   三、小结   p. 137   壹、石头希迁  一、关于希迁的文献材料  (一)完整文献  希迁(700~790)为曹溪禅下显赫的一支,后开出曹洞、法眼、云门三宗...

    张国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50651411.html
  • 熊十力的体用论的基本结构与平章儒佛

    于川,极不好。近删改,而义旨无易”,[7]于此堪值注意的是: 熊十力在此认为《新唯识论》  页137  语体本因草于战乱之际, 因此,文字极不好,但其和1953年的出版的《壬辰删定本》 的“义旨无易”...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3951601.html
  • 解读《鸠摩罗什传》:兼谈中国中古早期的佛教文化与史学(2)

    一部仅有理念的圣徒传(hagiography),[137] 因为这些借鉴大都服务于传记作者预先设下的一些对鸠摩罗什生平的特殊构想。这种构想几乎一以贯之的方式在文中层层递进。如果我们把慧皎版的〈...这么长时间,参看《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201页。  [137]事实上就连中古欧洲的基督教圣徒传都包含许多复杂的历史观念,关于这些方面的讨论,可以参看托马斯J. 海弗嫩(Thomas J. ...

    陆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5351622.html
  • 阿罗汉在般若法会的定位──以《大般若经.第四会》为中心

    Graduate Studies Program〉,《鉴往知来:两岸佛学教育研究现况与发展研讨会论文专集》,2002.04,页121-137。  64. 冯焕珍,〈走向平等的经学观──现代中国佛学研究的...

    王安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1251775.html
  • 清末民初庙产兴学风潮—以虚云禅师为例(2)

    197。(台北:皇冠出版社,1993)。  [136] 参阅范佳玲,>页88。冬瓜印子指将冬瓜横着切断所盖之印迹。虽似真印,但虚伪不实。禅门则转指师家接引学人时,未严加勘验而随便印可证明。  [137]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3251815.html
  • 从《杂阿含》第1013经经群看‘善终辅导’

    会生追悔愁挹之心,[136] 因此‘宗教可视为死亡焦虑的缓冲剂,也可能成为某种特别的压力来  页23  源’。[137] 巴利传本中所提到的“kukkucca”属于嗔心所里的‘恶作’,引起此种嗔心所的...

    释天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3751828.html
  • 关于“儒、佛、道三教关系”的再认识

    禅悦,但促使他们不断前行的理想人格并非菩萨而是圣贤。对此,传统儒者显然有着深切的感受。譬如,年少出入禅佛但最终皈依儒门的朱熹,就对韩愈晚年交游大颠和尚极为不满,谓之“退之死款”(《朱子语类》卷137)...

    李承贵,杨海文,白欲晓,陈永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2952028.html
  • 熊十力范畴说释论

    征知世界的实相,而只是主观上对于世界之一种图景。但科学总是力求避免主观的偏蔽与妄臆等等。而完全注重外在世界的事实发现,所以说为纯客观的。”(注:熊十力:《十力语要》,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137页。)...

    刘广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4052054.html
  • 格义佛教思想之史的开展(2)

    译‘法华经’时:  “曲从方言,而趣不乖本”(注136)。  译‘大智度论’时,把原文缩短为三分之一,因为:  “梵文委曲……法师以秦人好简,故裁而略之”  (注137)。  又‘中论’的长行为青目的...‘出三藏记集’卷一四、罗什传亦大致相  同(大正五五˙一○一˙下)。  (注136) ‘出三藏记集’卷八、法华宗要序(慧观作。大  正五五˙五七˙中)。  (注137) 同右卷一○、大智释论序(僧睿作...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2052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