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方面来自于哲理的反省,肯定六祖慧能是一个创造的诠释学家,经其独创性的诠释,建立了“明心见性”的顿悟禅教[50] 。另方面来自于对悟道实践的肯定,认为见性悟道与修行实践是一体的两面,只顾修行实践而无...
郑志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048097.html
-
栖心禅诵,毕命枯槁。… … 以建武之末,卒于山中,春秋七十矣。[50] 直到北朝末年、以迄于唐初,也都有头陀僧人卒于郊野石室的记载。如后梁时荆州玉泉山僧人法忍,他在覆舟岩下行头陀三十余年,所居住的龛室...
刘淑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348105.html
-
48]:同前书,卷十一,习禅,〈晋始丰赤城山竺昙猷〉,四○三。 [49]:同前书,卷十一,习禅,〈晋始丰赤城山竺昙猷〉,四○四。 [50]:同前书,卷十一,习禅,〈齐始丰赤城山释慧明〉,四二五~...
刘淑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448106.html
-
Kadphises, A.D.50- 78) 、 迦腻色迦王 (Kaniska, A.D.187-212) 虽弘扬佛法, 但印度的佛教徒只以转轮圣王 (...
王俊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548109.html
-
上声,后一成分为平声: 页50 103:佛说圣法印经 解知 118:佛说鸯掘摩经 水浆、履行、奉遵、奉行 135:佛...
竺家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048117.html
-
无也。二人有者,同有理性。二人无者,同无果性。(注50)
这里再次提到一阐提具有“理性”,并指出一阐提的“不善性”,原来为觉性───────────────────────────注45 参见同上...。注48 关于竺道生时代阐提成佛的争论,参阅赖永海:《中国佛性论》,页57-59。注49 参见本文第2节。注50 《大正藏》,卷44,页476上。
页282
随缘而生起。又慧远《大般...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648131.html
-
,卷 18;《大正藏》,卷50,页571中-574中。注29 参见《孔目章》,卷4;《大正藏》,卷45,页581中。
页42
法藏的性起思想(注...这点正是第三“融摄门”所要指出的:
三融摄门者,即行依理起,即行虚性实,虚尽实现,起唯性 起。乃至果用,唯是真性之用。(注50)
既然行佛性是依理佛性而起,则行佛性是...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748132.html
-
万古耀联灯。 禅宗下曹洞宗及祖庭 唐代良价住洞山,弟子本寂住曹山,共同建立了曹洞宗。 洞 山 在江西宜丰县东北50里。山有普利院,唐大中年间,良价住此...
宽忍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5548155.html
-
1706)年24岁召还京师,于青海行次圆寂。六世达赖是西藏历史上的著名诗人。 第七世格桑嘉措 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在西康理塘地方转世,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50岁在...
宽忍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5548156.html
-
朋友。继之又有50位鹿野苑青年受释尊教导而证得阿罗汉果,60位的弟子僧伽于焉成立,佛陀就命这些弟子们各自到四处去游行软化。 此外,为了使佛法正确地传续于后世,后续者就必须不断出现。在佛教历史中,佛教...
宽忍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5648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