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450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当代台湾佛教变迁之考察(注1)

    │ 21 │ 20 │├─────┼────┼────┼────┼────┤│台南市 │ 31 │ 46 │ 39 │ 50 │├─────┼─...

    王顺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047534.html
  • 净土的渊源及其演变(1)

    50],此说经名学者矢吹庆辉博士、中村元博士肯定为有力的说法。其理由是,由语言学考证阿弥陀( Amida, Amita )。梵语阿弥陀除无量义之外,相当于阿弥利多 ( Amrta )。阿弥利多含有不死...

    杨白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147536.html
  • 净土的渊源及其演变(2)

    49] S.Beal, Buddismin China.P.127。   [50] ‘荻原云来文集’“微瑟纽与阿弥陀”页二二一 ─ 二三○。   [51] 望月信亨博士、矢吹庆辉博士反对松本博士的看法...

    杨白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147537.html
  • 净土思想之考察

    。是大云清净世界,丰足炽盛,安隐快乐,多诸天人。地平如掌,无诸沙砾荆棘。宝绳界道,杂宝庄严,软如天衣。阎浮檀金华,遍布其地,众宝间错。世界众生,无上中下,人天同等,如兜率天”[50]。  兜率天,分有...十五,一四O上—下。   [50] 大正十三,一O八上—中。   [51] 大正十二,五六中。   [52] 大正十二,六三上。   [53] 大正十一,八九二中。   [54] 大正十二,一五四下。 ...

    释圣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247538.html
  • 敦煌文献与僧稠的禅法

    制文,   p. 91  欧阳询(五五七~六四一)书写,是唐碑中的名品。其中有“稠公尝抚禅师而谓诸门徒曰:五亭□念,尽在此矣”[50]等语。这一段文字是“续僧传”所根据的原始史料。文中“五亭”二字和敦煌...“续高僧传”卷十六,页五五四上。   [47] 同上,卷十九,页五八四上。   [48] 同上,卷二十二,页六一四上、中。   [49] 同上,卷十八,页五七三下。   [50] “全唐文”(台湾大通...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247539.html
  • 竺道生思想之理论特色及其价值意义

    报应之土。非如来土,此盖未喻报应之殊方耳”[50]。  僧肇以众生之业力各有差异,故其报应亦各不相同。一切有情之住处,即有净土与秽土之别。而娑婆世界或净或秽,全视众生之净秽而定,亦为众生业感报应之结果...又谓:“佛土常净,岂待变而后饰”(大正藏卷三八,页三三八上)。   [50] 大正藏卷三八,页三三四中。   [51] 大正藏卷三八,页三三四中。   [52] 三报论,弘明集卷五,大正藏卷五二,页三四...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547544.html
  • 坛经思想的源流

    。”[50]来比较此种差异,更是明显可见,不过此处我们不禁要问:“为何五祖以金刚经教人,其修行法门却只重看心、看净之方便?”或许对五祖而言,金刚经对于义理的掌握,清晰简要,不失为一部欲了解佛义的殊胜的...  [50] 卍续藏一一O册四一六a下。   [51] 大正藏一四册五三八中。   [52] 大正藏一四册五四O上。   [53] 大正藏一四册五四一下。   [54] 大正藏一四册五四五中。   [...

    李昌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647546.html
  • 中国早期禅法的流传和特点--慧皎、道宣所著“习禅篇”研究

    道融、厉精于淮北”(注49)。可能这种事实,还没有传到江南。这两个人“高僧传”内虽然都有列传,但都以“执笔承旨”,助译义解而闻名(注50)“晋书”说什公时沙门坐禅者,“恒有千数”,恐怕并不可靠(注51... 50) “传”卷六,页三六三中--三六四上。96页(注 51) 转引自“汤史”,页三○八。(注 52) “传”十一,页四○○中--下。(注 53) 同上,同页下。(注 54) 同上,页三九八下。(注...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647547.html
  • 中论空无思想、中道思想之探源及其与现代的关系(1)

    、犊子系贤胄派的“三法度论”、正量派的“三弥底部论”等(注50)。如果要扫荡群说,重伸空无思想的意义,势必也得立论著述,作一种有系统的批判;又如果部派本身的分裂如果不得统一,又如何面对外部其他教派的...

    李昌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747548.html
  • 试论“法住智”思想之开展

    已经修改。)  参考书目  一、 原典  1. 《杂阿含经》50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大正藏第2册,No.99。  2. 《大般若经》600卷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大正藏第5、6、7册,No...

    释开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747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