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450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台湾地区光复后佛教变迁初探

    ─┼──┼───┼──┤  │1961│76 │+.95 │66 │-.50 │142 │-.17 │131 │  ├──┼──┼───┼──┼───┼──┼───┼──┤  │1962│...

    姚丽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0171184.html
  • 天台龙象 台湾高僧──斌宗法师(1911~1958)的生平与思想

    注 49),李炳南认为斌宗「深入法华三  昧,学问渊博,戒德庄严,契理契机辩才无碍」 ( 注 50), 许炎墩  认为斌宗法师义理娴熟,说经两三小时毫无停顿,深入浅出、雅俗共  喻,是罕见的弘法师,... ( 注 50) 李炳南《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要释》序(高雄人生书局 64,  正月版)  ( 注 51) 许炎墩先生口述。  ( 注 52) 同 ( 注 4)。  46 页  ( 注 53) 同 ( 注...

    尹章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0571195.html
  • 缘起:传统的诠释是错的吗?

    识灭后,转生识和其相关的业就会升起。[50]  因此转生识,它是有分识,也是下一生的第一个识,可说是上一生整个识活动的异熟(vipāka)。[51]所谓上一生整个识活动的异熟,也就是业力。[52]业力...

    Michael S. Drummond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2571284.html
  • 竺道生思想之理论基础

    ,虽曰巧辞而无理者,为  不了义经也。」(注50)  由此可知「理」既是了义,又是明显地普遍常存,然众生大  都迷情悖理,只有智者能破迷显理。一般人之所以有烦恼,  是由贪、瞋、痴三毒扰乱身心所致,...涅盘思想即是中国大乘佛教思想的特色  。  (注 48)﹕注维摩诘经卷第六,大正藏卷三八,页三八四中。  (注 49)﹕注维摩诘经卷第六,大正藏卷三八,页三八六上。  (注 50)﹕注维摩诘经卷第十,大...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0671323.html
  • 宗密传法世系的再检讨

    二是参晤师叔神照和尚  ,找寻发展的机会。  3  为了证明他对宗密传法系统的怀疑,胡氏在他的文中还  列举了一些其它的理由。本文在上一节中,已经证明胡  50页  氏说宗密是净众寺一派的法裔,是证据...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1471334.html
  • 早期中国佛教的大乘小乘观

    正藏 LV,页 49中 。  注5 见王僧孺慧印三眛及济方等学二经序,出三藏记集,  卷七,大正藏 LV,页 50下- 51上。  240页  「小乘经」类。 这些佛典有安世高所译的安般守意经,(注...对「般若」的解释,  主要有三家:本无、心无、即色。 (注 50 )僧肇说本无宗  :「情尚于无,多触言以宾无,故非有,有即无; 非无,无  亦无。 」这说法是玄学宇宙本体论的翻版。意思是说决定事  ...

    周伯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2571348.html
  • 印光大师——儒佛会通的净宗始祖

    而福慧愈减矣。」[注50]印师曾作〈竭诚方获实益论〉,强调世出世法「学无大小,皆当以诚敬为主」;苟能主敬存诚、依教奉行,自然能感应道交,获实证之法益。〈致弘一大师书〉:「入道多门,唯人志趣,了无一定之...1982。  [47] 同注8,页2390,  [48] 同注41,〈卷上〉,页192。  [49] 同注3,页543。  [50] 同注24,〈印光法师嘉言录〉,页1542。  [51] 同注24,页...

    陈秀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3271357.html
  • 寻访圆仁法师的足迹(下)——阿南史代女士访谈

    写道,50岁以上僧人允许依旧出家,其中已经80岁的,国家赐五贯文。就这样,圆仁在扬州和山东半岛之间来回奔走了数次,直到听说有一艘新罗的船只要从赤山渡海去日本,他才有机会踏上了漫漫的归乡之路。  公元...

    桑吉扎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383171408.html
  • 茶与诗——文人生活对艺术的渗透

    远甚——终亦归于气弱。对于新兴的饮料茶,白居易取热情的态度,而韩愈只热衷于酒而冷淡茶。两人同生活在中唐,白集中茶诗多达50余首,而韩集中近于无。白之趋新气顺,而韩氏守古气逆。韩愈以中唐人之情志心力,而逐...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43071579.html
  • 吴智和:明代僧家、文人对茶推广之贡献(1)

    (注50)另一友人许世奇亦云﹕「余与然明游龙泓  ,假宿僧舍者浃旬日,品茶尝水,抵掌道古。僧人以春茗相  佐,竹炉沸声,时与空山松涛响答,致足乐也。然明喟然曰  ﹕『阮嗣宗以步兵厨贮酒三百斛,求为步兵...

    吴智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53471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