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的普遍化及其在现实社会生活各层面的深入贯彻,关于“人间佛教”的理论研究同时在佛教界与学术界开展起来,并表现出日趋繁荣的态势。 1990年,净慧法师主编《佛法在世间》一书[11],在某种意义与程度上...研究课题》[15],洪修平撰《太虚与近代佛教的革新运动及人间佛教的提倡》,[16] 实代表了学术界对这一主题之研究的真正切入;同年11月9日至11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佛教文化与现代社会两岸学术研讨会”,...
董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173504.html
-
诸识’。”[10] 2.依他起自性是唯识三自性的枢纽。“即此依他起自性,由遍计所执分成生死,由圆成实分成涅槃故。”[11]依他起自性有染净二分,依染分可开显出遍计所执自性,依净分可开显出圆成实自性...摄大乘论释》说:“圆成实相即是圆成实自性,亦名法性自性。”[15]圆成实自性就是法性自性、一切法平等真如。 唯识三性说在《大乘庄严经论》、《辩中边论》等典藉中也有所表述。如《辩中边论》说:“依止...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273506.html
-
自来矣。唯传事不尽,乃译人之咎耳。众咸称善。斯真实言也。遂案而传,不令有损言遊字,时改倒句,余尽实录也。”11由此可见,赵政、道安等都主张经文的“质”,在翻译《鞞婆沙...悉。”14
符秦时代的另一位译经师是沙门昙摩蜱,意译法爱,印度人,《开元释教录》卷三说他“器宇明敏,志存弘喻。”15符坚建元十八年(公元361年)壬午,译《...
韩廷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373509.html
-
世情有,堕虚伪中,名曰世间。凡流皆谓有,依情名假说,名为世俗。”[11]此等假法,只是众生迷情所生的妄相,堕虚伪之中,所以叫作世间;世人都说其为实有,因此依俗情安立名字,姑且称之为世俗谛。而实际上,只有...三性。”[15]在此,窥基说明了标立“四重二谛”的理论原则。第一俗谛是依“情”(即妄执)立名的,实际上,外境本来就是“无”;第二俗谛是指由“心”所变现出来的“事”,当然此“事”仅具“假有”地位;第三、...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3073524.html
-
把其当作轮回受报主体,佛陀于是给予严厉的呵斥,并强调“识因缘故起。识有缘则生。无缘则灭”的道理。[11] 总之,如果十二因缘法、五蕴、以及十二处与十八界等,乃是佛教核心教理,其中“识”皆牵涉其中,而...诞生及其在佛教中的发展》[12]与《佛教心理学》[13]之著书,Kalupahana之《佛教心理学之原则》[14],Silva《佛教心理学导论》[15],及Hamilton《同一与经验》、《早期佛教》...
林建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3873532.html
-
之中,它就是语言的本质。 总之,《吠陀》与《奥义书》的思想,皆缺乏对语言与事物的存有论差别的认识。故语词时而被认为是事物意义得以揭示的条件,时而又被认为是这些存在物的一种[11]。 2、史波达说 ...sabda)、义(sabdartha)之间存在自然联系的观点[15],乃以为声、义之联系非为先天具有,是因串习之权便而有。此种诤论又与一种语义生成理论相联系。弥曼差持声义之连系是常,最终导致枯马立拉学派之持...
吴学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4873551.html
-
提出了以知识之来源或认识形式来区分知识,康德说: 吾人一切知识始自感官进达悟性而终于理性。[11] 这是康德对知识来源或认识形式综合性的概括。在这里,康德把知识区分为三个层次: (一)感性; 是...之存在,既非吾人所能感知,亦非推比可得,然以圣言之故,遂得信知其存在。[15] 以现量(或证量)为感性直观知识,以比量包括知性与理性知识,当无疑问。至于非量,因为它属于不正确的、错误的知识,当然就...
德澄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4973552.html
-
truth about the means to exterminate suffering(道). 见良医经, Digha Nikaya 15-389
Buddha is telling us... (11) Vaipulya: This is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as’方广'. This type of sutra contains expanded ...
Bhikku Musang Pobhy
|A|Study|on|the|Pedagogy|of|Buddha|Shakya|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550073754.html
-
小乘论部等。 页370 《彰所知论》传承过程及〈情世界品〉补订 中华佛学学报第十五期(2002.07) 的材料看,藏文版成书于1278年,汉译本成书于1306年以前,而蒙文本时间则更晚。[11...忽必烈本人当时约有四十九岁。[14] 我们知道,虽然匈牙利学者杜·乔玛(Alexander Csoma de Koros)早在1834年就提到过《彰所知论》的书名,[15] 但在1959年以前海外...
王启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83373945.html
-
为法性后,推寻更深刻的俱游二法以为法性。 如〈念佛三昧诗集序〉(注11): 35页 气虚则智恬其照,神朗则无幽不彻。斯二者是自然之...注15)。 自然因者,谓彼自己相似,如习善生善,习不善生不善,习无 记生无记,如物种随类相因(注16)。 36页 但远公...
赖鹏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83673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