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7296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法华玄义》的成就

    很好的例子就是有关本门和迹门的诠释。智顗将本和迹放在六对范畴(即理事、理教、教行、体用、权实和已今)中来考察,以揭示本迹丰富的含义,并使本、迹二门的理论得到了确立。[18]以上所述定义的技巧是智顗对...轮教化众生的事迹。本门指佛久远之前就已修证成佛的事实。迹门中的释迦牟尼佛正是本门之古佛的应化身。   [18] 这六对本和迹的范畴是:(1)“本者,理本,即是实相,一究竟道。迹者,除诸法...

    沈海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25342387.html
  • 六妙门修法

    而无悔者,如忽起一恶念,行一恶行,一经觉察,但知改过,能不戚戚后悔者,其入不二矣。倘误以善行与恶行为不二者,此属魔见,又名痴愚,必入阿鼻。   (18)见他人过在,不独难入不二,亦障自己圣道而起...

    宋智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32242414.html
  • 索达吉堪布——旅途的脚印(五)

    极大信赖,他们将该寺18个门的钥匙交与尊者掌管(在当时,即使掌管该寺的一把钥匙也是莫大的荣耀。)   后来,智慧光国王为迎请阿底峡尊者,以自己的生命换得与身体等重的黄金,凑足了聘师费用。菩提光用此黄金将...

    索达吉堪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34942449.html
  • 关于《坛经》的若干问题研究

    。[18] 而《神会语录》中关于佛性无受、“身是妄身”、“梦中被打,为睡身不觉知”[19] 等思想与身性为二、性知痛痒的“南方宗旨&...第179页,第275~276页,第178页。   [17] 《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南阳慧忠国师语》,《大正藏》第51卷,第437-438页。   [18] 敦煌本《坛经》第四十八节所载的&...

    洪修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42042492.html
  • 儒佛道三教关系与中国佛教的发展

    父母”[[18]],歌颂“至孝之行”[[19]]。这些思想显然已不是印度佛教的原样,而是中国化的佛教了。“出世”的佛教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逐渐融入了重视现实人生的品格,这与康僧会等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大正藏》第3册,第6页上。  [[17]] 《明度无极章》,《大正藏》第3册,第47页上。  [[18]] 《明度无极章》,《大正藏》第3册,第49页上。  [[19]] 《忍辱度无极章》,《大...

    洪修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42642498.html
  • 敦煌本P2039V号《金刚经赞》的考察

    能够使“佛种不断故”。其中,“善摄”是指已经成熟的菩萨,在佛陀证道转法轮的时候,是以五义18而建立菩萨法;“付嘱”则是指已经得到摄受的菩萨,在佛陀涅槃的时候,也是以五义来建立菩萨法的。所以,《金刚经》...《大正藏》卷四十,页719。   18 据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列举菩萨解脱之五义,即:(一)生死不能缚,谓众生为生死所缚,菩萨不为生死所缚。(二)境相不能缚,境相,一切境界之相;谓菩萨虽见于一切境界,然不...

    达 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43642510.html
  • 宗教的净土与哲学的净土

    [18] 由人的“究极的关怀”、“人天性地是宗教的”所表达的净土信念,可以是佛教所说的“涅槃清净”境界、成佛境界,可以是儒教所说的与天帝同在,与祖先同在一神灵界中的所在,亦可以是后面所要说的道教、...

    李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53342580.html
  • 佛教寺院巡礼

    7)大自在天身,(8)天大将军身,(9)毗沙门天身,(10)小王身, 11长者身,(12)居士身,(13)宰官身,(14)婆罗门身,(15)比丘身,(16)比丘尼身,(17)优婆塞身,(18)优婆夷身...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54642596.html
  • 《大乘起信论》“非佛教”吗

    最终成二转依。引文中的“藏”非《起信论》意义上的真如,而是能藏意义上的阿赖耶识,[18]此谓只有摄藏了有漏无漏两种种子的阿赖耶识才能成为善不善因。而《起信论》的如来藏是无漏真如,无漏真如则不能成为不善...》卷1(金陵刻经处,1925年刻本)。   [16] 欧阳渐,《〈楞伽〉疏决》卷1(金陵刻经处,1925年刻本)。   [17] 欧阳渐,《〈大乘密严经〉序》。   [18] 欧阳竟无先生云:“八识为...

    冯焕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54942599.html
  • 道绰《安乐集》的念佛法门[*](一)

    》文中:   二者、诸佛.如来有身相光明、无量妙好。若有众生称念、观察,若总相,若别相,无问佛身现在、过去,皆能除灭众生四重五逆,永背三途,随意所乐,常生净土,乃至成佛。[18]  因其所缘是“光明、...

    释修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55242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