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37篇,用时10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禅宗戒律思想初探

    与解脱的新路。这正如陈垣先生所言:“教家大受挫折,惟禅明心见性,毁其外不能毁其内,故依旧流行。” 注34   页140  三、   慧能禅宗越往后发展,以往戒律对于南宗门人就越丧失拘束作用。传说石头...

    王月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1646240.html
  • 支谶译经“法师”考(2)

    1993, 140n.5)的研 究,支谶译经所用的传本不像是正统的梵语,而是混合 梵语。 注39:然而或许因为支谶的翻译被评为“晦涩、欠通”(参黎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2446254.html
  • 初期佛教“空之法说及义说”(2)

    140 页 “我”、是“我所”;亦即于“老死”具有“我、我所”之 邪见。“命”指“命者”,即是“我”之代名词,“身”指 会“老死”之身体;如是,“我即老...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注 140) “五盖”障碍定、慧、解脱,世俗凡夫惟于定中使五盖 不起,所谓“镇伏离(`vikkhambhana-viveka...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5046290.html
  • 20世纪初期两岸汉族佛教的互动(2)

    其中,镜容、恒忏两人先出发赴日,然后于东京和全团会合。此外,由于国内战争正激烈进行,津浦、沪宁两铁路不通,有陜西代表四人[140]、江西代表两人[141]共六代表无法报到,未能赴日。[142]因此,...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5146393.html
  • 20世纪初期两岸汉族佛教的互动(3)

    第29册页139~145。  [140] 即:兴教寺住持、陜西佛教会主讲妙阔、陜西佛教会总务处长郑子屏、财政部参事王彦超、陜西佛教会会长康寄遥。  [141] 即:心远大学教授李证刚、佛教筹赈会干事...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5146394.html
  • 世尊时期止观法门的实践

    ──────────39《大正藏》册 2, 页 116 上。《会编》中册,页 165。40《大正藏》册 2,页 119 中。《会编》中册, 页 191。 页140 欲贪、越欲贪,是名受离·(...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0746569.html
  • 从台湾万佛会谈佛教的社会参与

    改造社会与群众,要世俗生活被佛教教化所同化,才能达到其宗教发心的神140页 圣目的,即佛教可以同化了世俗文化,却不允许世俗文化同化了佛教,世俗文化入侵到佛教系统中就被视为一种堕落的象征,即是佛教的变质...

    郑志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1146578.html
  • 中国禅宗在西藏(1)

    ──(注 1) 荒木见悟《顿悟与渐修──阳明学?位相》 页 108~ 140 研文出版,1992 年 3 月 19 日。 (注 2) 参考上山大峻 《????宗论?始终──敦煌佛教?研究》页257 ...

    释慧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1246582.html
  • 中国禅宗在西藏(2)

    澄清,镜得明净,如银离矿等。” (f.140a2 ~ 5) f. 楞伽经中说,大慧菩萨白佛言︰“修多罗中说︰如来藏本性清净,常恒不断,无有变易。 具卅二相,在于一切众生身中, 为蕴界处垢衣所缠,...方法的。无忆念无作意,纵使执境,无正确的个别观察者,如何通达诸法无自性。执取诸法自性空,无正确的个别观察者,是无法悟得其性空吧!不悟空性罪障是不能舍的。(注 140) 上文是莲花戒对禅的批判,这在《布...

    释慧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1346583.html
  • 《论语点睛》研究

    140页 原文根本扯不上生死,但叹时光流逝如川水。但对一个生死心切的求道者来说,生死大事是何等迫切,岂能蹉跎徘徊。也因为这种切身的感受,使他作了如此的注脚。此外,...

    罗永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246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