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 Yun-yan (云严) in present-day Hunan province to visit him.[21]
In several of Da-hui’s sermons ...[21] Ishii, Nenpu (jo), pp.122a-124a.
[22] Pu-shuo, p.475b.
[23] Pu-shuo, p.464d.
[24] ...
雷维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1490577167.html
-
the bodhisattva.[21] Throughout the rest of the AjKV as well, Ma~nju`srii plays a leading role as a ... 215), Lokak.sema (465c21) has the term aweiyan (阿惟颜), 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Sanskrit abhi.seka.[...
何离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1490677168.html
-
经》卷21中说:“……四大河入海已,无复本名字,但名为海。此亦如是。有四姓,云何为四:刹帝利、婆罗门、长者、居士种,于如来所剃须发,著三法衣,出家学道,无复本姓,但言沙门释迦弟子。”佛陀的教团中,不仅...
郁永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435177182.html
-
21]
《三国志·蜀志·黄允传》中说:“后主渐长大,爱宦人黄皓。皓便辟佞慧,欲自容入。”[22]此处的“慧”字,《增韵》认为,它是狡黠的意思,说:“慧,妍黠也。”
《灵枢经·顺气一日...本。
[20] [北宋] 陈彭年等著,中国书店1982年影印版。
[21] 《论语》,《四部丛刊》影印本。
[22] 《三国志》,陈寿著,中华书局1959年标点版。
[...
恒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130878312.html
-
成佛的历程,教导苦难众生依照八圣道精勤修行即生就能得到解脱。因此《华严经》中说:“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21 可见在佛教里,每一个人都是尊贵的、潜力巨大的,内心自性里有清净、...
恒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130978314.html
-
祖国——中国举办,这充分证明现今中国社会和谐稳定、宗教信仰自由,标志着中国是一个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的国家。”通过佛教圣典,帮助人们纠正和消除当今社会出现的各种弊端,完善“内心科学”,这是我们佛教徒在21...,投身社会事业,成就斐然。台湾的慈济功德会同样声名远播。在证严法师带领下,慈济致力于慈善、医疗、教育和人文“四大志业”。1999年台湾“9·21”地震之后,慈济以惊人的速度、效率、纪律、动员能力和奉献...
陈星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131478325.html
-
名僧来华的先后有[大/周]然(太宗时期)、寂昭(真宗时期)、庆盛(仁宗时期)、成寻(神宗时期)、仲回(神宗时期)等。据《五山诗僧传》资料,日本入宋求法的僧侣有37人,而由宋元赴日的禅僧亦有21人(转引...
胡安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072678433.html
-
卷八第七十九则:“合下做个圈缋子,教投子入来。”[20]《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九:“庐陵米价知不知,合下相酬两莫亏。君信入鄽空返者,到头只是爱便宜。”[21]“贞元九年正月廿三日下”,意即贞元九年正月...2000年4月第1版。
[19] [美]周锡瑞著,张俊义、王栋译:《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第12-16页。
[20] T48,205c。
[21] ...
张子开 张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480678537.html
-
21]《宋高僧传》卷十三《梁抚州疏山光仁传》载,疏山“……颇有言辞,著《四大》等颂略、《华严长者论》,行于世。”[22]《景德传灯录》卷十七《抚州疏山光仁禅师》,“又著《四大》等颂略、《华严长者论》,...通鉴》卷十一等处。
[20]慈怡主编:《佛光大辞典》,高雄:佛光出版社,1989年6月第5版,第6册,第5484页上栏。
[21] 有关光仁之生平及著作,参考:项楚、张子开等:《唐代白话诗...
饶宗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481178546.html
-
)。《俱舍论》中,世亲已说到,阿赖耶识之为「异熟果,由相续转变差别而生」(注 20 ),又设问:「既然无我,从已灭的业怎么会生未来之果?由业之相续转变差别而生果」(注 21 )。又说,此中何法名为...业品来源应有别,虽根品为种子说,业品为业异熟思想(参考后注24),但主要仍为「业说」,以「异熟--- 识」观念尚未结合成形,故非「识说」。
注20 《俱舍论》第六卷,大正29。
注21 ...
蔡瑞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82878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