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53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智对秦译《法华经》的判释

    早在『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以前,就已成──────────────注18: 引见《大正藏》卷9,页39下- 40上。注19: 引见前书,页41上-中。注20: 皆见前书,页42中- 43下。注...於忆想妄见网中。若见如来常   在不灭,便起 恣,而怀厌怠,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   .... 是故如来虽不实灭,而言灭度。 』 (引见《大正藏》卷   9,页 42 下 - 43 上。)注24: ...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51839673.html
  • 六祖坛经的思想

    悉皆蒙润”(注43),这是出于《法华经》的药草喻品(注44)。4.机缘品云:“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注45),这是用《坛经》的心法解释《法华经》义(注46)。5.忏悔品引用《华严经》的净行品三...,一切菩萨本源,佛性种子一切众生皆有。”又云:“本源自性清净”。大正二四,一○○三页下。  (注43)大正四八,三五○页下。  (注44)《妙法莲华经》卷三,大正九,一九页中有云:“如彼大云雨,于一切...

    释圣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01540038.html
  • 初唐時期佛性論爭的兩個相關論題[*]──定性二乘和變易生死(上)

    欲界後引生無漏,迴趣留身唯欲界故。彼雖必往大自在宮方得成佛,而本願力所留生身是欲界故。[28]  p. 43  窺基《成唯識論述記》申述其意:  一切二乘,有學無學,欲界發心,定欲界後引生無漏,以...、緣覺畢竟證得如來法身」。[43] 法寶認為這些說話都足以證明並沒有二乘人歸於消滅之事,二乘人最終都可以跟菩薩一樣證得佛果。[44] 此外,法寶還一再徵引《法華經》之言,作為說明。《法華經》謂 「十方...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1540114.html
  • 佛法的人间性与现实性

    离诸热恼、非时、通达、缘自觉悟。..... ’” (43)   (三)“念法”经文“关键词”义释   1. “善...嗔、痴 " 等之圣人) samam datthabboti   ──────────40〈大 2 〉 p.143c41〈大 2 〉 p.41bc42〈大 1 〉 p.616c43 〈大 2...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1940119.html
  • 敦煌石室《心經》音寫抄本校釋序說

    這種相當粗糙的操作方式,從漢梵音韻對勘還原的方法學來看,顯然存在著極其重大的缺失。  再者,方廣錩1994(頁39-43),也以斯2464號為底本並參照其他四件抄本而進行了對勘錄校的工作。[23] 然而...名山之作,[43] 以及美籍漢學家柯蔚南教授在這個相同主題上的幾篇重要論文,同樣也是我們校釋過程裡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44] 在我們進行校釋的過程裡,將會大量利用他們的研究成果而不再一一標出。不敢掠美...

    萬金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70540560.html
  • 南能北秀美学思想异同论

    ,能转三毒为三聚净戒,能转六贼为六波罗密,自然永离一切诸苦”(42)。因此,神秀主张的“观心”禅法的主要原则,就是要对治“三毒”、“六贼”,就是要“背境观心,息灭妄念。念尽即觉悟,无所不知”(43),...三十五节。  (39)《景德传灯录》卷四《北宗神秀禅师》。  (40)(41)宗宝本《坛经·疑问品》。  (42)《观心论》。  (43)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  (44)(45)(46)(47)敦煌本《...

    皮朝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84640695.html
  • 从“即心即佛”到“非心非佛”:南禅美学思想嬗变轨迹

    修,但莫污染。何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趣向,皆是污染”〔42〕,因为佛是“自家本心”,“自家本性”,因而“本有今有,不假修道坐禅”〔43〕,而应该让“平常心”(现实的具体的人的当下之心)“自然逍遥”...  〔18〕 权德舆《唐故洪州开元寺石门道一禅师塔铭并序》,《全唐文》卷五○一。  〔19〕〔20〕〔21〕〔29〕〔30〕〔31〕〔42〕〔43〕〔67〕〔68〕〔69〕 《景德传灯录》...

    皮朝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2240741.html
  • 唐代佛教义学之风尚及其地理分布

    遵承”(42)。光州道岸入安释道宣弟子文纲为师,学成后返还本州。先是“江表多行《十诵律》,东南僧坚执,罔知《四分》”,岸乃请中宗墨敕执行南山律宗,《四分》“盛于江淮间者,岸之力也”(43)。道岸上...22。  (41)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第205页,中华书局,1982年版。  (42)《如净传》,卷14。  (43)《如净传》,卷14。  (44)《如净传》,卷14。  (45)《续高僧传》卷...

    李映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02440820.html
  • 晚明情感论:与佛学关系研究

    与“理”的格。但达观之“理”又非分别性之理,如云:“不可以内外求,不可以有无测”,“离心意识”〔43〕等,故与前此所述儒学伦理是不同的,而类于自性禅与王畿灵明说的“无我而通者”。当然就“理”的反情感性...集》,金陵刻经处版。  〔38〕〔39〕〔40〕《紫柏老人集》。  〔41〕《牡丹事题词》。  〔42〕《续栖贤莲社求友文》。  〔43〕〔58〕〔61〕《法语》,《紫柏老人集》。  〔44〕〔50〕...

    黄卓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04340848.html
  • 四大净土比较研究(一)

    弥勒净土与菩萨行研究》(《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69册),43页,1979年。  (14)《阿佛国经》卷上,《大正藏》卷11,751c-752a。  (15)《阿佛国经》卷上,《大正藏》卷11,753a、...23)《净土与禅》,23页;《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803-804页。  (24)矢吹庆辉《阿弥陀佛研究》,43-68页,明治书院,1943年。  (25)《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

    圣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15840897.html